•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读书散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路一峰

得到第一本童话书,是一个春日里,父亲从很远的外地回来。父亲回来我已非常兴奋,更让我想不到的是他带着不常有的微笑,大手里捏着一本书说:“给。”我接过来后,崭新的书本略显生硬,一翻哗哗作响,一股油墨香散发开来。

春日迟迟,躺在繁花满枝的桃杏树下。我看到了一只小松鼠,高高翘着大尾巴。很多年了,还记得一只松鼠举着坚果啃得咔咔作响,也不记得那本书叫什么名。只记得一个叫阿廖沙的男孩和我一般大,还有一只吃坚果的松鼠。

这本书再也找不到了。

我到一个很要好的同学家里去玩,温暖干净的窑洞,几件实木家具漆成浅黄,木纹清晰,上面是烫成的水墨风格的画,这已经是乡下寻常人家不多见的了。更让我惊奇的是他家还有一只农家不多见的书柜,里面有整齐排列的很多书。在那里我遇见了《古文观止》。书很新,就像书店里刚买的。

断断续续,似乎看了个大概。一个中学生很难读懂和领略这些雄奇的文章。在静静的窑洞里,在昏暗的光线下,我捧读着这本书,陶醉在先哲隽永而灵动的文字中和纯净的思想中。

只有一个大致的印象。就像一个孩子来到一个大山前,虽不曾攀上峰顶,却立到了山下,仰望过它,知道世间还有这么一座山,并醉心于它的美丽。

读师范时,我在宁县的书店里看到一本《尤利西斯》。精装本,硬的封面上是压成的书名和作者,呈乳白色,上面有一个封套。看了一遍简介,看了译者——萧乾,文洁若,但对作者乔伊斯听都没听过。萧乾在译本序里写道,自己八十多岁了才去译这本书,这句话打动了我。一个耄耋老人为什么还要去搬这么一座大山呢?这一定是本了不起的书。四十多元钱,对一个学生来说算是天价,父亲一个月工资才二百元多一点,我一个月的生活费也就四十几元,但还是翻遍口袋买了下来。

看了一年,觉得比古文还难懂,后面的注释密密麻麻,字数不少于正文。这本书写了主人公布卢姆在72小时里的所思、所想、所见,没有超强的记忆力是绝读不懂的。因为在前面章节里所写的细节,直到十几章后才有交代。书中还有发生在当年的事件,历史与现实缠绕,意识和当下撞击,这是一座有趣而艰难的迷宫。后来就很少看书了,忙于自学、忙于工作、忙于琐事。

父亲教了一辈子书,看了一辈子书。但因生活拮据,很少买书,他保留的一本《史记》还是从一个同事手里买的,还有两本《古代散文选》。《史记》父亲读了半辈子,总说有所感悟,我接着读了,时断时续,意兴所至,慢慢的,人和事明晰起来了,也算是有点收获。

《古代散文选》有些年头了,深青的书皮,线装粘胶已开裂,繁体印刷,字体分明,注释音义俱全,文后有题解和作者简介。每段都有点评,见解老辣独到,对初学者最相宜不过。

这几本书都有些年龄了,就像一个有修养的老人,一副谦虚平和的样子,一点也不强加于人。


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