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特约评论员 刘连志
今年的开学季,适逢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元年和第四十个教师节,更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的出台加持,让全社会对教育发展倍感兴慰,教育又一个春天来了!毋庸置疑,美好成功的教育既需教师立德修身、敬业立学、教书育人,又需社会崇文尚学、尊师重教、全民兴教,更需家长标配尽责、高配陪伴、顶配示范,学校、家庭、社会各司其职、密切合作,方能成就完美的教育事业。
尽责,做足标配。“养不教父之过”,重视教育后代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和兴盛秘诀。孩子教育不仅仅是家事,而是国是,《教育法》规定家长负有法律责任,孩子教育的主体责任是家长。这种责任不仅是负责保障孩子接受义务教育,还要在孩子知礼、学习、尊重、勤劳等做人行事方面身体力行、担责尽责。家长必须尊重教育规律地尽责、有爱心耐心地尽责、平等交流地尽责、鼓励商量地尽责、格局远大地尽责。不是把孩子送到学校万事大吉,也不是神兽归笼高高挂起,更不能一顿责骂一劳永逸,要保持与孩子、学校的经常沟通与联系,了解孩子的生理、心理和学习情况,在交流关爱中走近走进孩子。
陪伴,做强高配。中国的繁体“親”字旁边还有一个“見”字,意谓着只有陪伴式的“见”方为亲。作为家长,陪伴孩子就是最大的关爱、最深情的告白、最朴实的尽责。家长应放弃交际应酬、放弃居高临下、放弃自我解脱,毫无理由地回到孩子旁,陪读陪玩,有机会就多和孩子亲切交流,成为孩子们的良师益友,乃至“知心爱人”。家长要有一颗热心和童心,做好商量教育,因为父母的情感支持是孩子安全感和自尊心的重要来源,父母应该经常表达对孩子的关心关爱、支持和鼓励,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成长的快乐。
示范,做强顶配。“蓬生麻中,不扶则直”,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教育至关重要,影响一生。父母的言行是孩子无声的老师,对孩子有着强大的潜移默化作用。孩子就像生长的幼苗,家庭好似阳光雨露,家长必须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呵护有方,保证幼苗茁壮成长。家长必须清楚作为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补充和延伸,家庭教育事关社会、民族和国家的未来,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心传声教,时时、处处、事事严格要求自己,展示礼貌、诚实、尊重和责任感等积极品质,当好孩子的第一老师,扣好孩子第一粒扣子,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徳上,立德立行,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必先做到,立好标杆、当好示范、做好引领。
教育是良心工程、民生工程、社会工程,必须真诚抓教育、真心办教育、真情献教育,更需要家长尽责有行、陪伴有情、示范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