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沾草,风落木,岁方秋;环抱在群山间的环州大地,秋兰飘香,一丛金黄。晚天长,秋水苍,背斜阳;坐落于古为边塞的环州故城,诗歌唱和,平仄押韵。
9月10日,“诗意甘肃·丝路长风三千里”系列活动“大塬长歌庆阳诗会”在环县环州故城隆重举行,四海宾朋一起走进环县,走进了“皮影之乡”的光影魅力;走进环县,走进了“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的边塞风光;乘着金色九月的秋风,一路播种诗意,共享诗歌盛宴。
“很久以前,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我们脚下的这块土地水草丰美、景色旖旎。环江翼龙轻盈地翱翔,剑齿古象自由地嬉戏……”晚8时,伴着淡雅的古琴声,诗会在情景表演《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中拉开序幕。
大塬长歌·庆阳诗会别出心裁,通过将人们带回到五千多年前的岐伯故里为开场,将整场诗会串珠成篇,次第铺展。
随后,表演者通过朗诵和情景表演等形式,用富有节奏感、韵律美的语言,深情朗诵演绎了《诗经·豳风·七月》《直道春秋》《明妃曲》《千年庆阳》等节目,全景式呈现了庆阳深厚的农耕文化、中医药文化、红色文化等文化底蕴,向与会嘉宾和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展现了大美庆阳的文化魅力。
环县是大宋边城,范仲淹知庆州治环州期间,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渔家傲·秋思》。“千百年间,沿北纬四十一度线,烽烟迭起,名臣范仲淹,戍守庆州,威震西夏,留下千古名篇。”伴随着诗会现场羌笛声响起,“范仲淹”登台,用手中的“浊酒”道出了边关将士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在观众高涨的热情中,《渔家傲·秋思》再次唱响环州故城,唱响环州大地。
环县是“中国皮影之乡”,精湛的皮影雕刻技艺,搭配老道情唱腔,这种“吼塌窑”的传统表演形式一度火遍国内外。诗会进行到一半时,环县道情皮影登台,嘛簧帮腔,瞬间将诗会现场“燃”爆,“现如今这环县美翻天,蒸大件、十八吃、羊肉不重样,一声道情、三杯黄酒,吼起来还是挺火热……”台下观众也都不自觉跟唱起来。
环县是红色热土。“在那风雨如磐的漫漫长夜里,一束星星之火,点亮南梁梢林,照彻陕甘高原。一个硕果仅存的根据地,为党中央和各路红军长征提供了落脚点,又成为八路军三大主力奔赴抗日前线的出发点……”音舞诗画《岁月如歌》表演开场,环县农民诗人孙万福作词的《咱们的领袖毛泽东》在环州上空嘹亮回荡。民歌《军民大生产》《绣金匾》同台演绎,全面刻画了质朴的庆阳人民从古至今在黄土大塬上不懈奋斗,用双手改写命运的故事。
9个节目,300多名演员,4万多名观众围观。整场诗会以朗诵和情景表演为主要表现形式,运用大型灯光投影营造沉浸式演绎空间,用富有节奏感、韵律美的语言,深情诠释动人诗篇,将诗词的文字之美具象化、艺术化,描绘出庆阳和环县的人文之盛、自然之美、气象之新,赓续悠悠文脉,谱写当代华章。
以诗为媒,为全国网民打开一扇了解环县的窗口。“行走在这片土地上,扑面而来的是当地百姓的热情和质朴。演出中,有不少精彩好看的瞬间,善美环州的幸福长卷就此展开。”来自陕西的游客王旭亮说。
“来吧!来庆阳吧!高天厚土等风更等你!来吧!来环州吧!大宋边城有酒更有月!”在全体参演人员齐诵《大塬长歌》中,诗会接近尾声。“整场诗会艺术性、观赏性都非常高,也充分体现了环县,乃至庆阳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给我们带来了一场高雅的文化盛宴,非常有意义。”观众沈欣激动地说。
古乐悠扬,诗风词韵,诗会在全场观众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中落下帷幕。“尊贵的客人远方来,哎呀哎;庆阳人民乐开怀呀,哎咿呀哎;双手捧杯诚相待,哎呀,诚相待呀,杯杯美酒笑颜开,哎咿呀哎……”全体演职人员合唱庆阳《敬酒歌》,广发“英雄贴”,诚邀全国游客来庆阳畅游。
欣逢中秋佳节,讲好环县故事。吟诗怀古,缅怀圣贤,感兴生活,歌咏故乡,实为善美环州一件文化盛事。诗意甘肃·丝路长风三千里——大塬长歌·庆阳诗会的成功举办,不仅助力庆阳文化旅游业蓬勃发展,也为“善美环州”增添了一道人文盛景。
记者:乔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