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网讯(庆阳融媒记者 慕玉娟 张庆宁)“绽放田园,勤耕致美,让每颗生命都绽放光彩。”“心怀爱与责任,培育祖国良才。”“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厚植师生家国情怀。”……在宁县和盛园区小学,每栋教学楼上树立的标语和对联,都是校长米建辉精心提炼、深思熟虑之后挂上去的。这不仅是米建辉办学理念和育人情怀的体现,也引领和激励着每一位师生在成长追梦的征途中发光出彩。
坚守教育工作30年,米建辉始终坚守在教学一线,他主张将教育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倡导开展“生活、情境、实践”课堂教学研究,推动学校开展各类特色课程,他爱校如家,爱生如子,辛勤耕作在教育田园。
见到米建辉,他正在给三年级的学生上体育课。刚刚下过一场雨,在今年新完成硬化的操场上,整队、跑步、做操、游戏等活动正常进行着。占地36亩多的学校,润德楼、知行楼、博艺楼三栋崭新的教学楼分别在东、西、北方向矗立,环抱着宽阔平坦的操场。虽然操场周围还有留空的边角和地带等待绿化,但是这样的建设速度和发展规模已实属不易。
对于米建辉来说,孩子们的户外活动有了保障,他很是欣慰。他说,学校是边建边用,第一栋教学楼成之后,院子里还没有硬化,一到下雨下雪的时候,到处是积水,他和学校老师一起穿着雨鞋给学生搭桥,早晨接他们进校,放学送他们回去。校委杨军臣说,“米校长尽己所能,一心改善办学条件。他多方争取政策、资金支持,硬化了学校门前的道路和校园,建成了教学楼和标准化学生食堂,努力为师生营造一个舒适祥和的教育教学氛围。”
硬件设施的改善,为师生的发展成长创造了条件。宁县和盛园区小学是一所新建的学校,米建辉毫不保留地把自己丰富的学校管理经验和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付诸新的实践,他深知,教育要贴近生活,才能深入人心。因此,他尽最大努力引导学生上好国家课程,落实校本课程,开展特色课程,学校的合唱、舞蹈、书法、绘画、剪纸、刺绣等课程开展得热火朝天。米建辉说,“要让我们的学生热爱学校、喜欢学校、喜欢老师,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锻炼特长,让他们真正享受到金色童年的快乐与幸福。”
身为校长,米建辉非常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注重提升老师的幸福指数。他经常深入教育教学一线,指导老师开展教研教学活动,全方位关心关爱青年教师,帮助他们快速成长。
学校少先队大队辅导员韩亚玲是学校实施“青蓝工程”中米建辉的结对徒弟,在“传、帮、带”的示范引领作用下,她在教育理念上有了新认识,教学方法上有了新提升,“米校长的传帮带对我有着深远的影响,综合素养的提升,使得我教学过程中洞察力就更敏锐了,而且思考也更加深刻了,对学生也有了很大的影响。”和盛园区小学校委张鹏告诉记者,去年自己参加市上的心理学科大赛之前,心里压力特别大,状态很不好。米校长看到后,主动找他谈心,并陪着他反复磨课,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最终取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
米建辉每学期都给老师举办生日会、为每位老师题写赠送生日诗歌,每当老师患病或遇到家庭变故时,他总会亲自送上温暖的关怀和问候。老师们都说,学校就是第二个家,有困难,找老米,有问题,找老米,只要有老米在,我们什么都不用怕!
让老师们提升幸福感和获得感,也让爱的阳光照耀每一个孩子。宁县和盛园区小学现有学生1826名,而留守儿童占了60%,面对这些特殊家庭的学生,米建辉当起了“爱心爸爸”,小到生活细节大到学习规划,他都无微不至,在他的精心呵护和带领下,留守学生们脸上的笑容越来越灿烂,学期成绩越来越优秀。
邱花妮的儿子因腿的肌张力高,做了手术,行动不便。米建辉和老师们都很照顾,让她和孩子都感受到了温暖,说不尽的感激之情,“这个学校特别有爱,我儿子现在上二年级,本来教室也到二楼了,考虑到我们孩子的情况,就给我儿子的教室换到了一楼。米校长和老师们隔三差五地问我有什么需要随时说,就像开运动会,给我们单独设了一个跑道,让孩子参与进来,还让孩子演讲,锻炼孩子……”
“米老师为我买过很多书,还为我买过一件新裙子,他想让我更好地学习,让我成为一名好学生。”四年级学生刘佳琳说。在和盛园区小学,米建辉已持续对63名品学兼优的学生进行了爱心捐助。他还在学校成立了“爱心团队”,引领教师与留守儿童、孤儿进行联系结对、重点帮扶,日常坚持给留守儿童理发、干农活、做家务。从教30年,米建辉先后资助400多位学生,花费3万多元。
师者如光,微以致远。“我希望学校的每一个孩子、每一位教师,都能享受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米建辉用质朴的情怀书写担当,以辛勤的耕耘孕育希望,赢得了师生的尊重和家长的信任。学校现有县级骨干教师20名,市级骨干教师12名,2023年4月被庆阳市教育局评为“教学项目示范校”。他个人先后获甘肃省园丁奖、市级模范班主任、全市模范校长、全国新教育实验先进个人、"庆阳好人"等荣誉称号50多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