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社会
沃野流金话丰收 乡村振兴启新程——庆阳市农业农村发展综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庆阳网讯(庆阳融媒记者 徐雅荷 通讯员 张桓瑜 闫安)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新中国成立75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立足农业发展实际,积极推动“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在全市上下的不懈努力下,农业农村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农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2023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246元,是1949年的202.2倍,年均增长7.4%。今年上半年,全市实现一产增加值30.6亿元,增长6.9%,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33元,同比增长7.9%。

丰收节 钱袋渐鼓 收入攀升

山塬沟峁间,古朴的民居错落有致,庭院前后鸡鸣羊叫;金秋斜阳下,采摘园里蔬果丰盛,吸引游客纷至沓来。靠着乡村旅游,环县洪德镇耿塬畔村庄子峁村民高毓琴一年收入20多万元,“如今农庄发展越来越好了,我们有了稳定的收入,村里的环境好,饭菜也好吃,很受游客欢迎。”高毓琴说。

庄子峁位于黄土高原,平均海拔1500米,曾是一个偏远的村民小组,吃水难、住房难、行路难问题突出。如今,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这里的22户群众按照“一户一品、自主经营、人人参与、抱团发展”的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建成了集生态旅游、绿色采摘、特色产业、休闲康养融合发展于一体的生态农庄。今年以来,庄子峁生态农庄接待游客5万人次、团队113个,农产品销售额突破150万元,村民的收入大幅增长,生活越来越好。

金秋时节,行走在陇东大地,处处可见如环县庄子峁一般的民富村美的新农村。国家统计局庆阳调查队发布数据显示,新中国成立75年来,我市农民的收入实现了跨越式增长。2020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万元大关,达到10422.4元。2023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246元,与1949年相比增长了202.2倍,年均增长7.4%。

今年上半年,我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33元,同比增长7.9%,增速快于城镇3.3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由上年同期的3.38缩小至3.28。

2013-2023年庆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国家统计局庆阳调查队提供)

农民收入的增长不仅体现在数字上,还体现在收入结构的多元化。近年来,构成农民收入来源的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四项收入全面增长。今年上半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分别同比增长8.1%、8.1%、5.9%、7.7%。其中,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占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较大,分别为33.0%、31.9%、32.8%。

本地就业岗位的增加是促使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截至5月底,全市共举办各类招聘活动259场(次),提供就业岗位15.4万个,在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项目中积极引导经营主体吸纳本地农村劳动力,增加农民就业。

在经营性收入方面,今年全市完成粮食播种面积549.2万亩、油料播种面积63.8万亩,新建食用菌标准化生产基地13个,食用菌产量达到1.4万吨,较上年增长280%。此外,各县(区)对农户补助农业生产资料,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

在转移性收入方面,3月份,我市将县级基础养老金补贴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23元,每月增发待遇439.5万元,二季度发放待遇净增856.0万元。各县(区)加快兑付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等惠农补贴,上半年共发放农村低保金、养老金、临时救助金等保障性资金8.1亿元。

丰收节  生活溢美 消费升级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在我市的广袤乡村,这句话得到了生动诠释。 

秋日,沿着村道前行,一幅幅美丽的乡村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道路平坦如砥,崭新的房屋错落有致,房前院后的小花园繁花似锦,许多农户门前都停放着小轿车,处处洋溢着新时代乡村的蓬勃活力。 

只有钱包鼓了,花钱才有底气。随着收入的不断增加,我市农民的消费水平持续提高。国家统计局庆阳调查队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高达11234.6元,与1986年相比增长了56.6倍,年均增长11.6%。这一变化充分彰显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升。 

曾经,农民没钱花、不敢花钱,如今,他们有钱花、敢花钱、愿花钱,消费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这种转变不仅仅是消费数额上的变化,更是消费结构的持续升级。 

食品消费质量不断攀升。2023年,我市农村居民人均食品类消费支出3539.8元,较1986年增长了28.9倍,年均增长9.5%。恩格尔系数从1986年的62.8%下降至31.5%,这意味着农民在满足基本饮食需求的基础上,有了更多的资金用于其他方面的消费。今年上半年,农村居民食品、烟酒消费支出1709.3元,同比增长6.0%,增速在八大类消费中位居首位。其中,食品、烟酒、饮料和饮食服务方面的消费支出分别同比增长1.6%、4.4%、19.4%和25.0%,饮食服务消费对食品烟酒消费增长的贡献率高达59.7%。 

文娱消费同样旺盛。今年上半年,我市农文旅融合发展,居民外出旅游、研学等文娱消费需求不断释放。农村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587.8 元,同比增长5.7%,高于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增速0.6个百分点。 

1982-2023年庆阳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情况。(国家统计局庆阳调查队提供)

消费结构的转变促使农村居民的衣食住行发生变化。曾经,“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是我市群众的穿衣写照。如今,农村居民在选购衣物时融入了更多的审美因素,对衣着的消费更趋向于品种多样化、款式个性化、制作精细化、面料高档化。2023年,我市农村居民人均衣着消费支出748.1元,比1986年增长29.4倍,年均增长9.7%。 

在居住环境方面,从新中国成立初期以地坑庄、土窑洞为主,到如今宽敞明亮、配套设施完善的砖瓦房,农村居民的居住条件实现了质的飞跃。2023年,我市农村居民人均居住消费支出2248.1元,比1986年增长227.9倍,年均增长15.8%。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35.6平方米,农村居民生活用品及服务消费633.6元,比1986年增长23.5倍,年均增长9.0%。

交通通信的发展更是令人惊叹。从步行、自行车到长途大巴,再到高速、高铁、飞机;从纸质信件到智能手机,从文字到语音、视频……新中国成立75年来,庆阳的交通通信迅猛发展,出行沟通便捷多样。2023年,全市农村居民交通通信消费1488.3元,比1986年增长121.1倍,年均增长13.9%。全市城乡居民平均每百户居民拥有汽车53辆、助力车43辆、移动电话292部。

丰收节  金秋欢歌 产业蓬勃  

金秋,谱写丰收的赞歌,陇东大地沃野生金,田金秋欢歌 产业蓬勃畴似锦。

全市粮食播种面积达到600万亩,预计夏粮总产38.9万吨,净增0.41万吨,增长1.1%;

宁县两万余亩辣椒迎来大丰收,总产量预计达到2.5万吨以上,产值可达9600万元,带动当地5000余名群众稳定务工实现增收;

环县苹果树栽植面积累计达到2.4万亩,年产量2万吨,产值可达1.5亿元;

……

今年以来,我市以创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为统揽,坚决守牢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着力构建“三元双向”循环农业发展新格局。实施百万亩优质苹果改造提升行动,落实“稳栏扩群增养”“见犊补母”等到户奖补政策,持续发展现代规模养殖,迅速推进多元生态菌业发展。通过全力构建循环利用体系,不断延伸特色产业链条,深挖本土特色,做优品质、凸显绿色、擦亮品牌,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不断夯实。

截至目前,全市提质改造老旧果园6.2万亩,百亩设施蔬菜生产基地累计达到40个,蔬菜产量87.13万吨,同比增长3.4%。全市牛、羊、猪、鸡饲养量分别达到45.98万头、354.96万只、108.15万头、3117.15万只。引培食用菌龙头企业27家,培育食用菌经营主体36家、养菌大户448户,绿色标准化食用菌生产基地累计达到40个,生产菌棒10461万棒,食用菌产量达到2.35万吨,同比增长83.6%。农作物秸秆、苹果树剪枝、畜禽粪便、菌糠菌渣资源化利用率分别达到91.2%、63.4%、84.7%和95%。“庆阳苹果”“环县羊羔肉”品牌荣登国家地理标志品牌百强榜,品牌价值分别达到50.3亿元、53.5亿元,“环县羊羔引领味蕾新风尚”入选第二批全国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典型案例。

近日,宁县金农农业扶贫开发有限公司早熟苹果迎来采摘。 庆阳融媒记者 刘萍凝 摄

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我市不断深化农业科技改革,坚持农业科技创新与深化农村改革“双轮驱动”。强化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加快推进12个农业科技示范乡镇、161个农业科技示范点创建,示范推广新品种145个、新技术38项。实施农业科技人才下基层强服务行动,选派1046名农业科技人员下沉一线蹲点服务、指导实践。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合同信息备案机制,引导规范流转土地134.2万亩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庆城县玄马镇现代农业产业种植户查看瓜菜长势。庆阳融媒记者 曹拯 摄。

在农村人居环境方面,我市积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实施和美乡村创建行动、乡村建设示范行动,推荐申报省级和美乡村15个、乡村建设示范村40个,创建市级和美乡村20个、乡村建设示范村16个。接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动,扎实推进“八改”工程,新改农村卫生厕所24937座。强化农村面源污染防治,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全市废旧农膜回收率、尾菜处理利用率、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覆盖率分别达到82.5%、54.3%、87.5%。

环县合道镇红崖洼村新农村。庆阳融媒记者 李卿 

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