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客户端讯(新甘肃·甘肃农民报记者 王甜 文/图)9月29日,记者从“牢记嘱托 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肃新篇”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庆阳专场获悉,“十四五”以来,庆阳市始终把稳定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作为“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590万亩以上,产量保持在140万吨左右,分别占全省的1/7和1/8。
庆阳市持续稳定粮食面积。坚持永久基本农田全部用于粮食生产,一般耕地优先用于粮食生产,严格耕地用途管制,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整治撂荒地55.03万亩,围绕春播、秋播、复种“三道防线”,为粮食生产提供用地保障;落实粮油大县奖励、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轮作试点、粮油单产提升项目等资金,提高地方抓粮和农民种粮积极性,全市粮食播种面积达到590万亩以上。
同时,全市突出蓄水增肥和地力提升,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314.06万亩,占永久基本农田面积的38.5%。通过机械深耕、秸秆还田、农药化肥减量、增施有机肥,改造中低产田72.11万亩,推进“三跑田”(跑土、跑肥、跑水)向“三保田”(保水、保土、保肥)改变。启动实施百万亩节水补充灌溉工程,分区分类配套灌溉设施,全市耕地灌溉面积达到69.45万亩,有效解决了“卡脖子旱”问题。
发布会现场。
此外,庆阳市通过推广以双垄沟播为主的旱作增产技术300万亩,开展测土配方施肥730万亩,实施大豆玉米复合种植试验示范11万亩,推进全市粮食大面积均衡增产;实施百万亩复种增粮增效工程,推广粮、油、薯、菜、草等多元化复种模式,可提供粮食产量10万吨以上,实现“一年一熟”传统耕作制度向“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转变。
立足资源禀赋和农情实际,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庆阳市将重点在提高耕地质量、提升粮食产能和政策支持保障上下功夫,扛牢新时代“陇东粮仓”担当使命。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依托“百湖千池”水源工程,实施百万亩节水补充灌溉项目,以北部县半干旱区为重点,发展农田补充灌溉面积100万亩;紧盯新一轮粮食产能提升目标,推广复种增粮增效面积200万亩;落实好惠农政策和项目资金,探索创新金融支持粮食生产,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