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之城,民生为基。一条条道路平坦宽阔,一处处旧貌换新颜,一张张笑脸灿烂喜悦……所到之处,一幅幅写满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民生画卷跃然眼前,犹如涓涓清流,滋润着百姓的心田,如一缕缕阳光,洒遍了环县9236平方公里,惠及环县20个乡镇251个行政村36万多人民,不断打造出宜居、美居、乐居的幸福生活。
安居住所,书写民生新画卷
谈起如今村里群众的生活变化,生活在车道镇三角城村党支部书记高一雄认为最直观、最明显的就是住房条件的改善,“2013年以来,我们村累计享受危房改造127户,农房抗震改造7户,易地搬迁78户,村里农民的住房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屋里亮堂堂,心里暖洋洋。
“我是去年的时候享受农房抗震改造,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心里真是高兴啊。”车道镇三角城村民苏登平一家7口人,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家里七十多岁的父母别提有多高兴。
多年前,偏远山区的农民,仍然居住在修建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老旧房屋中,不仅居住条件差,改造成本大,且改造任务艰巨。
“老房子是3间土木结构平房和3孔窑洞,大暴雨的时候还有漏水的情况,住着也不安全。”苏登平讲他以前出去外面务工常常担忧家里。
环县土地面积大,农村群众居住分散,8.28万户群众分散居住在1.7万余条沟道3万多座山头上,多为土木结构,整体建造水平不高,普遍未采用有效抗震措施。
“近年来,环县紧围绕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改造工作目标,以住房安全保障作为关键,精准发力,完成危房清零任务,不断提升农村整体居住品质。”环县住建局副局长贾杰说,“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农房抗震改造以来,我们严格按照“农户申请、三方鉴定、村级评议、乡镇审核、县级审批”规范程序,全面保障农户住房安全。”
“我们通过走访入户,实地查看,摸底32户相对困难群众,实施政府兜底保障,成为全市唯一实施特别困难群众住房抗震改造政府兜底保障的县。”环县住建局村镇股股长杨德志说,这为一些留守老人、困难群众切实改善了住房条件。
截止2022年底,完成农村危房改造和农房抗震改造47309户,其中2024年实施农房抗震改造574户。
宜居城市,百姓幸福日子甜
大家都说,现在生活越来越好了,日子也越过越甜了。如今环县城北新区悄然蜕变,昔日城郊旧貌换“新颜”,一幅现代宜居的城市画卷正徐徐展开。
惠泽家园居民李彩荣就是其中的一位受益者,“住上了新房子,孩子上学方便,我们上班也就在家门口,照顾孩子挣钱两不误,生活越来越有奔头了。”
“你看你们走进我们小区,路面是不是很宽敞整洁,环境也优美舒适,党的政策确实挺好,我们的幸福指数节节高。”住在惠泽家园的居民郭玉贵笑容满面,对前来的记者滔滔不绝地讲起自他搬进新房的体验与感受。
惠泽家园小区是环县在城北新区规划建设的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主要是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陪读家长、环卫工人、公交司机和城镇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该项目单元住宅楼共计1216套,其中经济适用住房668套,保障性租赁住房548套,同时社区服务中心、幼儿园及地下车库等公共服务项目也一一配套齐全。
环县在发展中不断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将县城规划为北区文化旅游、中区核心商业、南区工业商贸“三大区块”。其中,环县城北新区立足生态新城的功能定位,依托环州故城景区,以旅游康养为主,发展城乡冷链物流,打造区域文旅商贸中心。
住有美居,城市“蝶变”绽新颜
“小区改造后不仅是外观样貌令人眼前一亮,而且安装的电车充电桩更方便了,大家都高兴极了。”家住东苑小区的敬女士感叹,老旧小区改造是真正“改”到居民的心坎上。
老旧小区改造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暖心工程,与群众的生活品质息息相关,事关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环县积极回应群众关切,改造前问需于民,改造中问计于民,改造后问效于民。
“我们的这条路遇上下雨天,就遭殃了,积水就阻挡了我们出行的脚步,有时候着急买菜只能等路面积水‘晒干’。”家住民乐巷的居民陶奶奶更是对这里的变化有着深刻的感受,“现在多方便,经过排水改造,下雨天我想怎么出去就怎么走。”
小区改造也不仅仅是简单的外部改造,聚焦群众需求,尤其是对小区内供电、供水、供气、供暖、排水、硬化、停车场、物业用房、小区外配套道路等进行全方位改造,不断完善小区配套和基础设施,优化居住环境,提升居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让老旧小区改造既升“颜值”又提“气质”,确保老旧小区改造成果得民心、合民意。
一个个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焕发出新的活力。目前,全县已累计完成老旧小区改造156个,惠及居民17519户,其中2024年老旧小区改造实施西苑、东苑两个小区25幢829户,昔日脏乱差的老旧小区“华丽转身”,群众的幸福感不断“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