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县区  > 宁县
宁县:纵深推进“三抓三促”以效能“换挡提速” 引领推动发展“增效提质”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三抓三促”行动开展以来,宁县上下以满腔的热情、充足的劲头、良好的状态,在学习上下功夫、在执行上铆足劲、在效能上见真章,推动形成比学赶超、大抓落实、争先进位的浓厚氛围,全县荡漾着干事创业的火热激情,焕发出高质量发展的勃勃生机。

秋季正是金银花管理关键期,一段时间以来,宁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党员干部全力以赴抓执行、促落实,干事业,组织广大农技人员奔赴农业生产一线,逐乡镇开展金银花修剪、病虫害防治及施肥等管护培训指导,为群众种植金银花开出丰产“良方”。


“我们采取室内授课与现场指导相结合的办法,逐乡镇开展了金银花栽植技术要点、施肥、病虫害防治,修剪为主的技术培训,把技术送到田间地头。” 宁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郭旭说道。

在现场,农业技术人员对群众进行手把手教学培训,参训学员听得仔细,提问积极,不时拿出手机拍照记录要点。“培训老师讲得很全面、很具体、也很接地气,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修剪、施肥,各方面都学到了,争取明年金银花能高产。”宁县春荣镇铁王村村民豆录文说。

同样,一段时间以来,宁县农业机械化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进乡入户,抓效能,促发展,加快推进耗能高、污染重、安全性能差的老旧农业机械淘汰报废,在基层一线为群众提供热心周到服务,推动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现场工作人员服务很热情,‘一站式’很快就办完了,特别方便。”宁县中村镇曹家村村民曹学勤笑着说。

“我们按照便民利民和提高效率的思路,分别在东、南、西片设立集中回收拆解点,做到申请一个、办理一件,拆解一台、结算一笔,让农户一次完成报废补贴申办,真正做到优化流程、方便群众。”宁县农业机械化服务中心主任刘宗宁说道。

走进甘肃治粮仓食品有限公司,只见金银花育苗大棚内,工人们正在忙着起苗、运输,合作社的院子、加工车间里,工作人员正在分拣收获的辣椒、加工包装小杂粮,整个企业呈现出一片秋收之后的繁忙景象。

邵红莲是宁县春荣镇古城村村民,在公司的加工车间已经干了两年多,谈到如今的生活和收入,她高兴地说:“一年下来能挣2万多块钱,最主要的是离家近,能照顾老人孩子又能挣钱,能在家门口找到这么合适的工作,我感觉很幸福。”


宁县以“三抓三促”行动为统领,紧扣“工业主导型”和“农业优先型”发展定位,积极引进了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甘肃治粮仓食品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这些企业,不仅强化了特色产业主体培育和产销衔接,还实现了延链补链强链,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让更多群众参与到致富产业中,带动了群众增收。

“到现在为止,我们一共是带动全县3.5万多户群众在参与金银花和辣椒的种植,全年日常用工大概有210人,季节性用工已经达到了3000余人,带动老百姓全年人均增收已经达到了2万多块钱。” 甘肃治粮仓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白莹向记者介绍道。

宁县坚持不懈把“三抓三促”行动作为深化自我革命、推动作风转变、提升工作能力、促进事业发展的有效抓手,建立“工作专班扛任务,牵头部门打头阵,乡镇部门担主责,抓促办抓统筹”的抓促机制,成立抓学习、抓执行、抓效能3个工作专班,突出抓难点、抓堵点,补短板、延长板。“我们梳理县级层面重点任务10项、成员单位重点任务70项,形成‘10+70’任务清单,采取‘红黄蓝’三类管控措施,对任务差距大、工作落实不力的54个部门和单位计‘红’色107次、计‘黄色’50次,督促认清差距、补齐短板。目前全县‘10+70’任务进度在80%以上的44项,完成年度任务的24项。我们纵深推进‘两型’机关创建,督办干部作风差评问题5个,推动查处‘四风’问题37件65人。累计受理并办结社会监督意见81件,群众满意度达到92.3%。”宁县“三抓三促”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刘海江说道。(全媒体记者 陈龙 文雪莲 李建强)

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