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网讯(庆阳融媒记者 郭桂梅)每年的10月29日,是世界卒中日。今年是第19个世界卒中日,主题是“体医融合,战胜卒中”。
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包括脑出血、脑梗死,因为直接跟大脑有关,所以又常常被叫作“脑卒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杀手之一。卒中具有高发病、高致残、高死亡和高复发的特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每6个人中就有1人可能罹患卒中,每6秒钟就有1人死于卒中,每6秒钟就有1人因卒中而永久致残。
在我国,卒中更是位于居民死亡原因的第一位。我国现有糖尿病人超过1.17亿人,高血压患者2.45亿人,血脂异常者超过2亿人,超重和肥胖者达到2.8亿人,吸烟者3.5亿人,这些都是卒中的高危人群,数量非常惊人。而且卒中的致死率、致残率都很高,其中致残率占发病率的75%。一旦致残,不仅患者本人会丧失劳动能力、生活自理能力,而且康复和治疗费用相当高,会造成严重的社会负担和家庭负担。所以,卒中的预防远远大于治疗,让大众认识卒中、了解卒中、及时防治迫在眉睫。
据流行病学统计,我国卒中发病的地理位置,西北地区比东南地区发病率高。尤其在黄土高原,由于地理环境、气候、饮食结构、生活习惯等原因,所以发病率很高。在庆阳,近些年卒中不仅发病率高,并且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
秋冬季是卒中的高发季节。世界卒中日来临前,记者在庆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了解到,这里的住院患者中,有一半以上是因卒中入院的。64岁的柳先生住院已经快两周了。“主要症状就是头晕,伴随左侧肢体麻木。”柳先生说。
四年前,柳先生第一次发病,因救治及时,当时恢复得不错,并没有留下明显的后遗症。但几年来,病情反复发作,给他本人和亲属都带来沉重的负担。
柳先生的主治医生张永技解释,柳先生之所以反复发生卒中,主要是因为他有卒中的高危因素。柳先生患高血压多年,高血压是诱发卒中的第一高危因素。由于柳先生平时血压控制得不理想,所以才会反复发生卒中。而这一次,极有可能会留下较为严重的后遗症。
专家指出,卒中有八大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心脏病、抽烟、酗酒、少运动、肥胖,只要符合其中的3点,就属于卒中高危人群。
与柳先生同病房的李先生今年只有52岁,有高血压和糖尿病史,因患卒中已经住院两次了。据他的主治医生彭玉峰介绍,李先生已患两次脑梗死,由于每次治疗比较及时,治疗效果也比较好。
与柳先生和李先生相比,李女士的病情要严重得多。据李女士的家属介绍,两周前李女士和邻居在行走过程中,猛然间失去知觉,多亏当时被邻居扶住,没有摔倒,又及时拨打了急救电话,半小时内就被送到医院。张永技回忆:“当时她情况很紧急,做心电图发现右心房前颤,人是完全昏迷的,眼球有凝视情况,我们考虑可能是急性卒中。通过急诊卒中的绿色通道进行一系列检查,做了CT检查后发现脑部没有明显出血,随后又做了MRDW项,发现有一个超早期卒中的表现。”
原来,导致李女士突然晕厥的原因是左侧大脑中动脉被血栓堵塞。李女士有心脏病史,又有心房前颤,医生诊断这次是心源性的脑栓塞。查清病因后,医生立即给李女士做了急诊溶栓。因为救治及时,李女士目前已脱离危险。
记者了解到,这三个患者的病情虽然有轻重之分,但都救治及时。一般来说,卒中的黄金救治时间窗在3到4小时,如果在时间窗之内不能得到有效救治,后果将不堪设想。“人的大脑在缺血、缺氧3小时以上就明显可以导致组织的坏死,造成不可逆的后果,轻者导致残疾,严重者危及生命。因此,及时送医对抢救卒中患者至关重要。”张永技说。
在生活中,卒中往往发病突然,那么怎样才能及时发现病情呢?
彭玉峰提醒大家,虽然卒中发病比较突然,但大多数情况下,还是有征兆的。比如,突发一侧面部或手脚麻木,有的为舌麻、唇麻;突发单侧肢体无力或活动不灵;暂时性吐字不清或讲话不灵;突发口角歪斜、流涎、饮水呛咳;不明原因突然跌倒或晕倒;短暂意识丧失或个性和智力的突然变化;全身明显乏力,肢体软弱无力;单个或某一侧肢体不自主地抽动;恶心呕吐或血压波动;双眼突感一时看不清眼前出现的事物;头晕,特别是突然感到眩晕;与平时不同的头痛等。
中老年人,尤其是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或者体形偏胖的卒中高危人群,一旦出现上述征兆,应该及时就医,进行专科排查,早防早治。
家中一旦有亲友发生卒中,亲属一定要在第一时间拨打120,在等待医护人员的同时做好自救。一般要求患者不要平卧,应该把头偏向一侧,如果有呕吐要及时清理口腔内的异物和分泌物,戴假牙的要去除假牙,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切忌在家里自行服药,在没有确诊之前随意服药,很可能会加重病情。应该由神经科的医生进行评估和治疗后,在医生的指导下服药和随访治疗。
对于普通大众,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预防是抵御卒中的不二法宝。
预防的核心不外乎十六个字,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具体来说,有高危因素的,要控制已知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都要注意控制相关指标;坚持积极适度的体育锻炼;健康饮食,避免肥胖。医生建议,食盐摄入量每天小于5克,胆固醇的摄入量每天应少于300毫克;多吃蔬菜、水果、谷类、牛奶、鱼、豆类、禽和瘦肉等,使能量的摄入和需求达到平衡;改变不合理的膳食习惯,通过吃谷类和鱼类等含有大量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及蔬菜、豆类和坚果来减少饱和脂肪的摄入量,并且做到戒烟限酒。
此外,预防卒中一定要走出误区,不能认为只有中老年人才会患病。真正要做好预防,就要从幼年开始。因为,动脉硬化的病理改变往往从儿童时期就已经开始,并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加重,这主要与食物中的脂肪含量过高、高糖饮食导致幼年肥胖有关,而高脂血症和肥胖又是引起动脉硬化的主要原因。所以从幼年开始,就应当适当控制高胆固醇及高糖食品的摄入,多吃水果、蔬菜,养成不偏食、不过量饮食的习惯,积极参加各种体育运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