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点亮美好教育】“资”育学子 “助”梦远航 庆阳市全力推动大学生资助工作落地见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庆阳网讯(庆阳融媒记者 慕玉娟 刘英娟)今年,庆阳市大学生资助工作共实施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教育助学项目“滋惠计划”、省列和市列为民实事资助困难家庭子女普通高校入学、社会公益助学等资助项目5大类,落实资助资金2.92亿元,惠及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31469人。

庆阳市以“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为目标,把资助育人作为提升资助内涵的重要抓手,不断健全资助管理体系,全面落实各项教育惠民政策,深化服务意识,优化资助流程,加大资助力度,全力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子圆梦大学。

今年考入兰州交通大学的杨小康已顺利入学两个月,因为家庭经济困难,在收到录取通知书后,他申请到了市列为民办实事的资助和金徽正能量社会助学,利用资助金,杨小康顺利开启了大学生活。“非常感谢大学生资助政策对我的帮助,缓解了我家的经济压力,让父母不再为我上学发愁。”杨小康说。

“在开展大学生资助工作中,为确保资助过程透明、程序规范,我们会同民政、残联等职能部门,积极做好新入学大学生的信息比对,确保受助学生认定精准。今年全县共落实资助资金251.3万元,惠及监测户、城乡低保、特困救助供养、孤儿等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702人。”镇原县教育局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业务股股长高晨曦介绍。

庆阳市按照“分级办学、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建立了“市、县(区)、学校”三级学生资助工作责任制,形成了“市级统筹管理、县(区)组织实施、学校具体落实”的学生资助管理责任体系。为了进一步规范资助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我市还组织市、县(区)资助工作人员参加了全省2024年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业务培训会,明确工作目标与具体任务,了解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更好地服务需要资助的学生。

为了精准规范落实资助政策,我市全面摸清2024年困难家庭子女普通高校入学资助学生底数,按照《甘肃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教育部门加强与民政、乡村振兴、残联等部门信息沟通和数据共享,精准核定受助学生,做到应助尽助,不漏一人。持续加强政策宣传力度,通过线上线下同步宣传,不断扩大资助政策的知晓度和关注度。

在大学生资助工作中,我市严格落实国家各项资助政策,按照应助尽助的原则,积极开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成立助学贷款工作领导小组,下达专项公用经费、设立专门办理地点、公布咨询热线、指定专人负责,线上线下同步受理,一体化、高效率解决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入学学费问题。

同时,庆阳市把行业资助和社会捐助作为大学新生资助工作的有效补充,积极主动对接相关行业部门和社会公益组织,努力拓宽资助范围,让更多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享受资助惠民政策。

“滋蕙计划”是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用于资助考入高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我市扎实开展“滋惠计划”,按照考入省内院校新生每人500元、省外1000元的标准,资助学生820名,一次性解决学生从家庭所在地到被录取院校之间的交通费用和短期生活费用。

大学生资助工作为困境中的学子和家庭点燃希望,是助力成长成才的育人工程。在落实这一惠民政策过程中,我市将资助与育人相结合,探索从保障性资助向发展型资助转变,不断提升资助育人质量水平。

今年秋季开学前,金徽酒股份有限公司开展第16期爱心助学活动,为全市240名被普通高校录取的学生发放资助金48万元。捐赠仪式上,邀请成绩优异的学生代表向部分高三学生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分享经验,激励在场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奋发图强,实现物质帮助、道德浸润、能力拓展和精神激励有效融合。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经济资助可以纾困解难,而精神激励更能助力成长。我市充分利用东西部协作捐资助学活动,邀请企业家、爱心人士为学生作专题报告,激发学生感恩意识和责任意识。坚持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引导学生,经常组织全市高考文理科状元向高三学生作报告,开展获得国家奖学金中职学生和中职、高中优秀毕业生回校讲述成长成才经历等活动,激励受助学生学有榜样、行有方向,全面发展、成长成才。

“这些资助对我的帮助不仅是物质的,也是对我努力的肯定。”环县一中毕业的小雅今年享受到省列为民实事补助资金1万元,顺利就读陕西师范大学。心怀感恩的她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志愿活动,用力所能及的行动传递爱心和能量。“我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和爱心,在未来的日子我要好好学习,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小雅说。

“资助一个孩子,解困一个家庭,传递一份爱心,温暖整个社会。”市教育局规划财务科科长史博文表示,我市将持续认真贯彻落实好国家、省、市关于学生资助工作的决策部署,不断健全完善大学生资助工作体系,推动惠民生、暖民心的学生资助政策落到实处、见到实效,全力保障家庭经济困难新生顺利完成学业。


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