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社会
【点亮美好教育·寻找美丽园丁(教师篇)】 赵正明: 微光如炬 守护希望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庆阳网讯庆阳融媒记者 刘英娟)扎根乡村教育34年来,他始终坚守教育初心,守望教育梦想,用爱心浇灌桃李,为乡村孩子撑起一片天空,他就是庆城县太白梁乡吴家岔小学的教师赵正明。

走进庆城县太白梁乡吴家岔小学,温馨整洁的校园相对少了些许热闹。一间教室里,赵正明正在给三年级的学生上数学课,虽然班上只有3名学生,但他依然严格要求自己和学生,认真上好课。

赵正明今年54岁,1990年从庆阳师范毕业,怀揣着对教育的满腔热情,成为一名小学教师,这一干就是34年。

贾山小学是赵正明职业生涯的起点,回想起初为人师,刚来到贾山小学的情景,赵正明依然历历在目,“当时的贾山小学没有教室,学生上课是用村里废弃的磨坊改建而成的。每逢天阴下雨,常常是天上下大雨,教室下小雨;冬天,北风呼啸而来,教室四面透风,孩子们冷得瑟瑟发抖……”。

赵正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了让孩子们有一个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他利用课余时间,一边修补校舍,一边找村委会和县、乡主管部门,争取资金,商议维修校舍事宜。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赵正明不懈的努力下,1994年暑假,县教育局决定动工修建新校舍。

为了赶工期,在施工的一个多月里,赵正明吃住在工地,白天义务帮工队搬卸木料和砖块,晚上坚持住校看管料场,几天下来,手指头全被磨起了血泡。虽然苦点累点,但想到孩子们很快就会有宽敞明亮的新教室,他就毫无怨言地坚持着。

当年秋季开学时,贾山小学面貌焕然一新,两排崭新的砖木结构平房建成了,孩子们欢呼雀跃地奔进新教室,赵正明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多年来,赵正明把他的一腔热血和汗水全部洒在了教育事业上,无暇照顾家里,繁重的家务全部落在了妻子一个人身上。由于常年的田间耕作和操持家务,妻子积劳成疾。2013年因结肠癌晚期治疗无效去世。“多年来,我没有因为家里的事情耽误过学生一节课,妻子也没有因为这些事埋怨过我,她走后,我将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教学中,以此来弥补心里的伤痛。”赵正明说。

如果说学校是一块人才沃土,那么赵正明便是这块土地上的辛勤耕耘者。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他始终保持着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和追求。积极探索参与式互动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力争做到学用结合、有的放矢。在课堂上,他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的时间和空间,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概括能力,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赵老师性格很好,他也非常善良,我们不会的题赵老师会给我们提示一下,我们答出来赵老师会鼓励我们。”庆城县太白梁乡吴家岔小学学生申娅彤说。

近年来,随着农村人口流失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昔日的贾山小学已被撤并,现在的吴家岔小学学生越来越少,且以留守儿童居多。为了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赵正明每接手一个新的班级,总要及时家访,多年来,他把学生像自己的子女一样关心照顾。“我爸爸妈妈不在家,一到冬天下雪,我家里的坡很滑,赵老师会把我接到学校,下午会把我送回家。”庆城县太白梁乡吴家岔小学学生柳艳芳地说。 

为了破解农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赵正明在担任校长期间,处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努力做好教师的“领头雁”,关注教师与教育环境的发展,他从不吝啬把经验分享给同事,带领大家一起成长。

“作为同事,赵老师很热心,不管是生活、工作上面对我来说都有很大的帮助,经常带领我们一起磨课,努力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还告诉我们要将课堂还给学生。”庆城县太白梁乡吴家岔小学教师李杰说。

从教34年,赵正明在实践中锻炼发展各项能力,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他先后获得“全国模范教师”、甘肃省“园丁奖”、庆阳市“教学名师”“优秀教师”“烛光奖”、庆城县“优秀教师”“模范班主任”等荣誉称号。

择一事忠一生,赵正明表示,农村孩子的天空也需要被照亮,而他愿意成为孩子前行的微光,继续坚守在乡村教师的工作岗位上,让更多的乡村孩子走出大山。

编辑:姜大捷责任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