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县区  > 华池
华池:“12345”工作法推动文明实践大升温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为创新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形式,大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乡村实践所、站建设工作,华池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践行服务宗旨,创新发展理念,通过“12345”工作法,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成学习宣传的大众平台、强化思想建设的坚强阵地、培育文明新风的精神家园、开展志愿服务的广阔舞台,凝聚人心、服务群众,不断提升文明实践服务的温度。

聚焦“1条主线”,引领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广泛开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关于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有关决策部署,牢固树立新时代意识、感恩意识、奋进意识,唱响时代主旋律,传播发展正能量,秉持华池深厚红色文化和资源,大力弘扬“南梁精神”,广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激发党员干部群众奋力拼搏、奋发有为、奋勇争先的干劲,努力开创“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篇章。

用好“2个抓手”,激发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参与热情。突出党建引领,持续健全县、乡、村三级书记主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部门齐力抓的文明实践工作责任体系,依托“村两委”的力量优势,加强组织领导、统筹调度、推动落实和督促检查,认真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等制度,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示范带动作用。突出志愿服务,按照“总队+支队+N”模式,建立了“1支县级志愿服务总队+19支县级志愿服务支队+N支乡镇、村(社区)志愿服务分队”的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扎实开展理论宣讲、文明创建、环境整治、平安建设、乡村振兴、文艺文化等志愿服务活动,着力提升群众的整体素质和文明程度。

整合“3股力量”,厚植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实践根基。在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中,有效整合乡村党员干部、驻村干部、网格员的资源优势,聚合三股力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广泛组织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全面激发群众内生发展动力,积极培育文明乡风、优良家风,全力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落小落实落细,为推动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工作提供了坚强保障。

突出“4种特点”,促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落地生根。活动常态化,严格实行一周一部署、一月一计划、一季度一推进、一年一考核的“四个一”工作机制,定期组织志愿服务活动,实现月月都有文明实践活动,周周都能参与实践活动。服务便民化,构建县、乡、村三级贯通,中心、所、站、基地密切联动的工作格局,在开展活动中更贴近群众,更加接地气,做到诉求有人应、烦事有人解、急事有人办、难事有人助。志愿服务精准化,围绕“讲、树、帮、乐、移”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针对不同人群需求,开展精准化帮扶志愿活动。队伍品牌化,通过不同的活动载体形式、服务项目内容、运行模式开展实践活动,建成“红色文化型”“农耕文明型”“工艺创作型”等各具特色的文明实践所(站),形成“一乡一特色、一村一品牌”连点成线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品牌。

细化“5项措施”,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走心走实。“讲”时事,奏响主旋律。深入开展“党的声音进万家”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活动,培育乡村宣讲员,积极开展惠民政策宣讲,把党的各项惠民政策送到大街小巷、田间地头、群众家门口,用群众语言讲好民生福祉。“树”好事,引领新风尚。广泛开展“五好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等道德模范、身边好人选树工作,培育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文明新风,引导形成“人人参与、家家创建、村村树典型、户户争先进”的良好氛围。“帮”难事,凝聚正能量。积极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新路径,将志愿者服务活动融入日常工作当中,引导形成互帮互助的社会风尚。让志愿服务项目与需求得到最大化释放,真正使志愿服务做到“群众所需、服务所有”。“乐”美事,歌颂好生活。以“我们的节日”为主线,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载体,通过开展“戏曲进乡村”“三下乡”、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华池剪纸、布贴画进校园等群众文化活动,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搭建起良好平台,让更多的群众参与进来。“移”世事,培育好民风。将移风易俗工作作为长期任务来抓,不断完善村级协商民主议事“一约五会三榜两站”治理机制,从革除陈规陋习开始,从规范群众言行入手,积极开展文明交通、垃圾分类、文明上网、文明餐桌等小、实、细、微的文明实践活动,展现文明实践活动新气象。


编辑:赵星泽责任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