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华池县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探索新时代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创新实践,通过实施思想引领、典型示范、文化浸润、实践赋能“四大工程”,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氛围更加浓厚,城乡人居环境和群众精神风貌持续改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坚持思想引领,凝心聚力铸魂育人。始终把理论武装作为推进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首要任务,突出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坚持县、乡、村“三级”联动,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乡村大喇叭、“学习强国”等平台,大力开展“强国复兴有我”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打造“南梁星火”等宣讲品牌,扎实推进“我学、我讲、我践行”理论宣讲“七进”活动,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让精神文明浸润田间地头。立足红色资源丰富厚重优势,用红色教育点亮“信仰之灯”,举办“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讲好红色故事”主题宣讲评选表彰、“赓续星火 理响华池”理论宣讲大赛等活动,用“红色故事”讲“大道理”,“乡土话”传递“新思想”,累计开展各类宣讲活动1200场(次),受益群众3.2万人(次)。
坚持典型引路,崇德向善蔚然成风。高度重视先进典型的激励、示范和引导作用,持续完善推荐、培育、评选机制,逐步实现道德典型培育选树制度化、学习宣传立体化、礼遇关怀常态化。一是从“选”入手,建立典型选树“好人库”。持续深化典型培养长效机制,畅通先进典型推荐平台,建立先进典型储备库,把握典型选树时机,聚焦改革发展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将选树重点向基层、一线倾斜。先后推荐选树“中国好人”7人、“甘肃好人”14人、“庆阳好人”55人,甘肃省道德模范3人、庆阳市道德模范12人,全国最美家庭3户,近百名模范人物成为传播文明风尚的重要力量。二是借“树”用力,广宣典型人物好故事。注重典型事迹宣传宣讲,依托华池融媒APP、华池发布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平台,开设“身边的榜样”“道德模范”等专栏,常态化宣传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典型事迹,积极承办全市“庆阳好人”“新时代庆阳好少年”发布暨现场交流活动,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广场、公园等公共区域以及爱国教育基地、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场所设置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事迹专题展览,让各类模范典型成为“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的标杆,用好人故事不断凝聚奋进新时代的精神力量。三是以“礼”当先,强化典型礼遇真关怀。深入落实“庆阳好人”、道德模范等先进典型礼遇帮扶办法,跟踪关注模范人物生活和工作状况,在元旦、春节、国庆节等重要节点走访慰问各类先进典型56人,对生活困难的道德模范进行梳理分类,联动民政、人社等部门,在农村低保、就业帮扶、教育帮扶、生活救助等方面精准帮扶。组织开展“我为文明家庭拍张照”活动,邀请先进典型参加县委、县政府重要会议、重大活动,传递党和政府温暖,营造关爱典型、尊崇典型的浓厚氛围。四是凭“用”为要,发挥典型示范大效应。充分发挥道德模范带头作用,用活好人资源,放大好人力量,组织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老红军、“最美退役军人”先进事迹“六进”活动(进校园、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社区、进网络),营造“好人典型行好事,好人阵地聚好人,人人传递正能量”的浓厚氛围。精心打造赵元瑞、杜克宽、李庆英、钟彩银“身边好人”文明实践品牌工作室,开设理论宣讲、思想教育、志愿服务、技能传授等服务内容,实现典型选树与文明实践的互促共进与融合发展,大力弘扬新时代文明新风。
坚持以文化人,文明实践浸润人心。紧扣“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目标定位,探索将文化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的融合路径,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积极引导群众践行新风尚,传播正能量,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文化生活的“最后一公里”。一是聚焦阵地资源,丰富文明实践活动。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标杆,打造“红色文化型”“农耕文明型”“工艺创作型”等各具特色的文明实践所(站)131个,悦乐镇白玉玲新时代文明实践民俗文化基地、城壕镇骆驼城新时代文明实践边塞文化基地、山庄乡食用菌科技科普基地等文明实践基地5个;以“我们的节日”为主线,组织开展百姓大舞台、读书沙龙、“戏曲进乡村”、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等特色文化惠民活动1800多场(次),放映农村公益电影4654场(次),累计参与群众5万人(次)以上;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载体,组织开展政策宣讲、法律援助、文艺演出、爱心义诊等形式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1.2万场(次),服务群众10万人(次),真正把新时代文明实践触角延伸到基层末梢。二是聚焦移风易俗,提升乡村文明程度。坚持以抵制高价彩礼、厚葬薄养、大操大办、铺张浪费为着力点,从制度、监督、教育等方面持续探索常态长效的措施和途径。制定出台《华池县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的指导意见》《华池县治理高价彩礼推动移风易俗考核办法》等文件,编制印发《华池县移风易俗学习手册》,组织党员干部带头签订《婚丧喜庆事宜新办简办承诺书》1万多份,报备婚丧事452件,现场指导监督536人(次),进一步推动移风易俗落实落地落细。督促指导全县111个行政村修订完善《村规民约》,采取“积分制”+“红黑榜”+“积分超市”的措施,引导培育文明新风。举办“弘扬五四精神践行移风易俗”红色集体婚礼、“青春心向党、牵手新时代”单身青年联谊等活动,引导广大青年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家庭观、人生观。三是聚焦文明创建,提升公民道德素养。以创建省级文明县为契机,促进县、乡、村“三级联创”,推动文明创建工作常态化长效化。先后创建全国文明村镇5个、省级文明村镇16个,全国文明单位1个、省级文明单位10个,全国文明校园1所、省级文明校园4所。坚持把革除陈规陋习、规范群众言行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大力开展文明交通、文明上网、文明餐桌、垃圾分类等社会宣传活动,广泛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普及活动,组织开展“铸魂·清明祭英烈”“粽香伴书香浓浓端午情”“情暖重阳爱在夕阳”等“我们的节日”主题实践活动500余场次,引导广大群众坚定文化自信,提升综合素养与思想道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