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网讯(庆阳融媒记者 张昶昶 雷云龙)这是一块红色的土地、英雄的土地、光荣的土地。
20世纪30年代,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庆阳这块土地上浴血奋战,创建了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两点一存”的重要地位。
过去,这里因为地处偏远面临发展困境。现在,这片红色热土的“面貌”早已今非昔比。
2015年5月,省委、省政府召开第十三次革命老区建设工作会议,就加快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作出系统部署,庆阳革命老区步入赶超发展的“快车道”。
十年来,庆阳市紧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奋斗目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大力弘扬“面向群众、坚守信念、顾全大局、求实开拓”的南梁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省委各项决策部署,不断完善发展思路,积极推进改革创新,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
庆阳是陕甘宁区域的一个天然地理中心节点和交通的“十字路口”,特别是交通基础设施条件改善以后,从原来“三不管”变成现在的“金三角”;有比较坚实的工业基础,长庆油田、庆阳石化、华能、华电等企业在庆发展良好,工业发展成效好、潜力大……
2021年,市第五次党代会作出了建设陕甘宁毗邻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重大决策部署,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1+9方案,提出构建“1+7+N”城市化发展体系,生态宜居之城、创新创业之城、人文魅力之城“三城”联创,园区、景区、城区“三区”联动,政府、企业、社会“三力”同发,市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2亿元支持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城镇化率由2015年的33.46%提高到2023年的45.21%。
梁峁交错、沟壑纵横,山区交通不便,“困在路”曾是掣肘发展的重大问题。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筑牢发展基石、提升发展承载能力,“铁公空”全面发力、齐头并进,全市交通设施建设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如今,庆阳机场航线通达国内12个大中城市,华池通用机场建成启用,银西高铁建成运营,平庆铁路开工建设,银百甜罗段、二车、打庆等高等级公路建成通车,高速公路里程从2015年的205公里增加到2023年的496公里;所有乡(镇)和行政村等级公路和硬化路实现全覆盖,全市公路总里程由2015年的1.3万公里增加到2023年的1.68万公里,增长26.3%。现代立体综合交通网络初步形成,一条条“大动脉”纵横交错,一支支“毛细血管”进村到户,成为带动老区群众奔向美好生活的“幸福路”。
庆阳“河多林大”,治水管林的重中之重就是落实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随着黄河水引上了董志塬,巴家咀水库除险加固,五台山、小盘河、莲花寺水库等一批水利工程相继建成,水资源制约问题得以有效化解;统筹实施“三北”工程、国土绿化、“再造一个子午岭”提质增效、陇东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加快推进“三北”六期工程黄河“几字弯”攻坚战首批重点项目,完成国土绿化面积814.38万亩,水土保持率达到56.15%,森林覆盖率达到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