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宫河镇雷村药材种植基地,我们见到了中药材种植大户彭海峰,他正在自己的柴胡地里忙碌着。“去年种植的这40亩柴胡,今年就能见效益了,按现在行情来看,预计能挣27万元左右。”看着连片生长的药材,他笑着说。
90后彭海峰之前一直在外地务工,由于父母相继病逝,年迈的奶奶无人照料,2010年,他返乡开始尝试种植药材,刚开始种植的两年,由于缺技术和种植经验,种植的药材产量不高,效益不好,一时的失败并没有让彭海峰气馁,他认识到要把药材种好,必须掌握科学的种植技术,于是,他四处求学,一门心思扑在技术钻研上,边实践边学习,凭借着执着与坚持,很快从行业“小白”成为远近闻名的种植能手。
彭海峰说:“我从最初的几亩发展到现在的180亩,种植的柴胡、丹参、大黄产量高,市场价格都不错,现在年收入在30万元左右。”靠着药材种植带来的收入,彭海峰这几年的生活质量芝麻开花节节高,不仅建了新房,还购买了汽车,生活越过越好!
这几年,看到彭海峰种植中药材赚了钱,村里一些80后、90后也纷纷回到老家当起药农来。如今,像彭海峰一样,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返乡创业,把新理念、新技术带进村里,带动当地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彭海峰说:“希望在我们年轻人的带领下,中药材实现机械化、标准化、规模化种植,药材种得越来越好,老百姓的日子就越红火。”
作为年轻新农人的代表,彭海峰深知信息化的重要性,以前,村民们因信息不畅和加工方式简单,种出的好药材经常卖不上好价钱。彭海峰了解情况后多方联系药商,上门收购村民们种植的药材,帮助大家解决了后顾之忧。
“我们把药晒干后给海峰一说,他就联系药商上门收购,即节省时间,还能卖上一个好价钱。我们跟着海峰干,生活有信心、有盼头、有甜头。”宫河镇雷村四组村民彭会堂说。
彭海峰每年都招聘10多名当地群众,从事自家药材管护工作,人均年增收3000多元。如今,彭海峰已是附近小有名气的“种药材能手”,并带动了周边20多户村民种植药材,他担任起了技术顾问。
宫河镇雷村四组村民彭苟旺说:“以前不敢种,因为投入大,见效慢,再加上自己又不懂药材种植。现在有啥难题海峰就帮我们解决了,今年我的收入相当好,明年准备扩大规模。”
彭海峰年轻有干劲、热心村级公益事业、致富带富能力强,2023年11月,彭海峰被推选为村组长并获得雷村村委会副主任提名候选人资格。“正因为有像彭海峰这样创业青年,带动宫河中药材种植产业的发展,加快全镇土地流转步伐,进一步优化全镇产业结构,提高土地综合效益,持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全镇农业转型升级、农民致富增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宫河镇司法所所长杨海龙说到。
彭海峰说:“我申请了家庭农场营业执照,我打算继续扩大种植规模,周边村镇的群众,有些也过来咨询种植技术,我毫无保留的将我的种植经验传授给他们,带着他们一起发展致富产业。”
种下致富“好药”,收获绿色“良方”。近年来,正宁县认真落实产业扶持政策,引导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多样性、规模化产业,通过基地带动、示范引领,以点带面、整体推进,以标准化、规模化、生态化的发展思路,把地域资源优势、产业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竞争优势,走出一条助农增收致富的好路子。
正宁融媒记者:唐小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