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社会
唱响绿色牧歌 ——庆阳市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助力现代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庆阳网讯(庆阳融媒记者 李亚绒 通讯员 张忠)环县的羊舍内干净整洁、合水的果园内群众正在为苹果树上养牛后的有机肥、宁县、西峰区、镇原县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7.74%。庆阳市打出一套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组合拳,助力现代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唱响绿色牧歌。

庆阳市是畜牧养殖大市,畜禽饲养量长期稳居甘肃省第一方阵,如何处理畜禽规模扩张与粪污防治的关系,实现畜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庆阳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创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为统揽,紧扣“三元双向”循环农业产业体系构建目标,统筹要素、整合资源、创新机制、强化保障,现代畜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2024年,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7.74%,高出省级目标任务6.24个百分点。

压实责任 建立保障机制

生态环境部门负责畜禽污染防治统一监督管理,农业农村部门负责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指导服务,养殖场、养殖户负防治主体责任,着力构建行业部门横向联动,县乡政府纵向联动的畜禽粪污防治和资源化利用机制。市级制定《庆阳市“十四五”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等政策文件,统筹推进畜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县区、乡镇政府履行属地监管职责,协助有关部门做好本行政区域内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按照“谁污染、谁治理”原则,畜禽养殖场户履行粪污收集处理利用和污染防治主体责任。

依托项目 夯实基础建设

加大项目统筹整合,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资金量的60%以上优先安排畜牧大县实施。全市争取中央预算内和中央财政项目资金2.43亿元,在合水县、环县实施黄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在宁县、西峰区、镇原县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在西峰区、宁县实施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建成畜禽粪污集中处理中心8处、粪肥检测中心3处,扶持654个养殖场户新建或改造提升畜禽粪污设施。全市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7%,累计示范推广粪肥还田面积60万亩。

闭环治理 促进循环利用

坚持“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促进畜禽粪污闭环治理和综合利用。大力推进养殖场标准化建设,支持养殖场采用节水、节料、节能养殖工艺,引进优良畜禽品种,推广精准配方饲喂,应用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设施设备,从源头上减少粪污产生量。指导规模养殖场配套建设粪污收集、处理、除臭设施设备,推行自动刮粪、干清粪、微生物发酵等先进清粪工艺和收集处理方式,减少过程污染。支持企业配套建设沼气应用、有机肥高效生产、农副产品加工利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等项目,推广应用粪污静态通风与覆膜堆肥一体化集成、分子膜发酵等技术,提升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创建部级畜禽标准化示范场2家,建成有机肥加工厂18家、年加工能力61万吨,建成大型沼气工程5处、处理设备总方数5585立方。

强化指导 优化包抓服务

坚持分类指导,因场施策,根据畜禽养殖规模和饲养方式,强化对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技术指导。建立市县乡村“四级”包抓制度,市级畜牧兽医骨干包县区、县区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包乡包大场、乡镇干部包村包小场、村级防疫人员或产业指导员包户,制定年度计划驻场包抓指导。

对改扩建和已建成养殖场,指导完善或配套建设与养殖规模相适应的粪污处理设施设备;对新建养殖场,指导执行“三同时”要求,同步规划配套建设与养殖规模相匹配的粪污处理设施;对规模以下养殖场户,指导落实粪污“日产日清”措施,避免因脏乱差造成环保污染。印制《畜禽液体粪污贮存池安全生产须知》《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宣传册》等宣传图册,制作警示标识,提高畜禽粪污防治和综合利用的政策知晓率。

因地制宜 推行“4+N”模式

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集成推广利用“4+N”循环模式,即4个典型区域主推模式和多个特色实用模式。在镇原、宁县、正宁3个省列“甘味”肉牛产业集群县和环县和华池2个半农半牧县实施“草食畜—有机肥—饲草”模式;在西峰、宁县、正宁3个省列生猪养殖重点县实施“猪—沼—果(菜)”模式;在镇原县、宁县实施“肉鸡(蛋鸡)—基料—食用菌”模式。在养殖密集区实施“畜禽粪污—集中收集—有机肥生产”模式;实现草畜一体化发展、养殖业粪污基料化利用和畜禽粪污肥料化、能源化、基料化、垫料化、饲料化等多元化利用。


编辑:吴树权责任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