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网讯(庆阳融媒记者 杜斌伟 通讯员 张昌万 郭敏)近年来,宁县人大常委会推行立法实践“五微”工作法,使立法实践基地成为干部下访的“微平台”、民意收集的“微渠道”、普法宣传的“微阵地”、纠纷调处的“微体系”、联系选民的“微服务”,以“小窗口”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大理念”,推动地方立法更加接地气、聚民智、惠民生,打通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最后一公里”。
“以前我们解决矛盾都是去找镇上,甚至直接去县里上访,现在通过搭建的立法实践基地这一平台,干部定期主动‘下访’,我们在家门口便可以表达诉求、解决矛盾。”宁县新宁镇马坪社区居民贾文娟说。宁县人大常委会积极搭建干部下访“微平台”,确定每月10日由乡镇干部到社区接待来访群众,面对面沟通解决问题,通过信访渠道及时收集掌握居民群众关注点、矛盾纠纷多发点及政策法规薄弱点,促进矛盾纠纷依法有效化解。
宁县人大常委会注重畅通民意收集“微渠道”,先后围绕《庆阳市物业管理条例》等10余部法律法规征求意见稿广泛开展立法调研、征求意见等活动,累计向市人大常委会梳理报送立法意见建议20余条。如今,在县城企事业单位、居民小区、党群服务中心等,广泛发布着信息采集员联络信息,为丰富征求意见形式、畅通立法参与渠道、及时回应群众对良法善治的美好诉求,织密了信息采集网络。
新宁镇马坪社区聚焦打造普法宣传“微阵地”,依托立法实践基地的聚集效应,联合县人民检察院、县人民法院和辖区派出所、律师事务所常态化开展法治宣传活动,积极组织群众参与模拟法庭、法治知识竞赛等法治实践活动,让群众在亲身参与中感受法治的力量。同时,依托“宁县人大”等微信公众号和网络平台以及乡村大喇叭,广泛宣传法律法规,教育引导辖区群众树立法治观念,更好的懂法、守法、用法,积极参与立法。
“福林佳苑小区供水管道年久失修,屋顶普遍出现漏水,通过立法实践基地拓展功能,我们及时收集整理住户建议,组织业主委员会、居民代表、物业服务企业共同商讨,实施了管道更换和屋顶维修工程,彻底解决了小区住户的‘揪心事’。”福林佳苑小区立法信息采集员杨静说。宁县人大常委会健全纠纷调处“微体系”,由辖区人大代表联合网格员、志愿者、业主委员会、居民代表等组成协作联盟,全力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化解工作,相互通报信息,就地解决“小矛盾”。在人大代表的建议下,通过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决策请群众参与、过程请群众监督、效果请群众评判的工作方法,搭建起了社区、小区、楼栋三级协商议事平台,实现了“群众的事情自己商量着办”。
宁县人大常委会推进基层立法实践基地融入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开展联系选民“微服务”。“我们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积极探索全覆盖、零距离‘民呼我应、民求我为’的代表联系选民机制,广泛倾听群众意见建议,把基层群众最真实的声音通过参与立法渠道反映上去。坚持每月集中接待选民1次,每季度开展代表小组活动、代表之家活动各1次,精心谋划专题调研、集中视察,主动协调帮助解决各类堵点难点问题。”新宁镇人大主席刘娜说,这不仅能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工作效能,更是打通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