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网讯(通讯员 路盼 )今年以来,镇原县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稳面积、提单产”的总要求,聚焦“三稳一扩一提”目标任务,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高质高效推动粮食总产和单产双提升,奋力实现全年粮食增产增效、农民增收。全年完成粮食播种144.81万亩、产量达35.74万吨,粮播总面积和总产量均超额完成任务。
保护“良田” 倾力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按照“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总体要求,坚持用地养地相结合。大力推广高茬收割秸秆还田46.4万亩,推广有机肥施用131.56万亩,示范推广行间种植绿肥0.26万亩;高效推进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完成31个剖面样的踏勘与采样、4028个表层样的调查采样以及表层样外业调查采样省级验收。坚持“以补定占、先补后占、占一补一、占优补优”的原则,分类落实耕地占补平衡。绘制完成耕地种植用途管控“一张图”,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升。年内对20922个农业设施开展“回头看”,完成452个图斑涉及6244.39亩撂荒地的举证销号,严防“大棚房”问题回潮反弹和耕地撂荒,全方位守牢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
选育“良种” 加快主推品种更新换代
坚持引进优选和自主研发相结合,保障农业用种优质安全。积极与科研院校合作,创办科研基地4个、科技试验点19个;自主选育和应用的抗逆优质冬小麦陇鉴115系列荣获省级科技进步奖,马铃薯新品种引进筛选及配套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获得全省农牧渔业丰收奖。严格落实四类62家主体行为种子企业的备案,登记备案各类种子品种344个,引进建成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技术创新基地,年内完成繁育马铃薯脱毒苗70万株。按照“示范品种新颖、搭配品种合理、主导品种突出”的原则,在中南部高水肥区大田玉米主推高产抗旱抗病抗倒伏的中晚熟品种玉源7879、垦玉101等,在北部旱寒瘠薄区玉米主推耐旱稳产的中晚熟品种玉研1807、强盛339等,荣获全国玉米单产提升整建制示范县。主推生育期短、抗逆性强、适应性广、优质丰产的优良品种完成复种增粮增效工程粮食任务14.2万亩,有效提高复种农作物单产水平。
推广“良法” 助力单产和总产双提升
集成土壤深耕松、测土配方施肥、精量半精量机播、药剂拌种、农业高效节水灌溉、病虫害统防统治等关键技术。完成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面积90.16万亩(其中完成秋覆膜70.05万亩,顶凌覆膜20.11万亩),落实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面积174万亩,完成以垄膜沟灌为主的覆膜灌溉节水农业1.3万亩。重点围绕集中连片的原则,突出规模化种植、产业化发展,建成优质高产粮食万亩示范片带5处,千亩以上示范田71处(冬小麦13处、复种3处、全膜玉米55处,其中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12处)、500亩以上示范田85处(冬小麦8处、全膜玉米60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13处、马铃薯4处),其他百亩以上示范田190处。组织建办全省旱作区玉米单产提升春播现场培训会、全省旱寒区冬油菜扩面积提产能观摩会、全省抗旱节水增粮新品种新技术现场观摩会等各类省市现场推进会12场次,探索推广玉米冬油菜“一膜两用”、大豆玉米“一季双收”、复种马铃薯“一年两熟”、种养菌“三元双向”循环发展等新模式,建成品比试验方16处、科技示范点12处。通过增密、增穗、增粒重粮食单产同比增加5.74公斤,粮食总产较去年增加1.24万吨,单产与总产实现双提升。
配套“良机” 高效加快农业生产效率
年内争取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582万元,共补贴各类农机具1872台(件),涉及受益农户1092个,全县农机具累计达到5.6万台套。全年实施农机研发推广试点和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集成示范项目2个,指导新龙农机公司研发的2款新型播种机在小麦种植千亩示范点成功开展试播演示。投放丘陵山区专用轮式拖拉机、履带式玉米收获机、小型智能电动牵引平台机组36台件;举办玉米机械化单产提升技术培训班8场次,培训学员95人;组织开展2MB-1/2GX型、MBFG-40/70A型玉米覆膜穴播机及马斯奇奥2BQZ-4型玉米精量播种机3种机具对比实验2场次,补贴购置覆膜穴播机等关键薄弱装备8台套,在春播玉米种植和秋季收获上实现北斗导航自动驾驶首次突破。全年完成机耕、机播、机收面积分别为140.5万亩、118.4万亩、85.3万亩,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2.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9个百分点。
五是集成“良制”,保障粮食生产稳定高效。严格落实党政同责、党政同抓,及时组织召开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会,重点安排部署全县粮食工作生产,制定下发《镇原县二十五万亩复种增粮增效工程实施方案》《秋冬种工作安排意见》等指导文件。建立县级干部牵头的“四级联动”网格化包抓责任体系(县级干部联乡、技术部门包片、专技人员蹲点、乡村干部包户),精准指导建立到村、到户、到作物、到地块粮播台账,探索形成“四塬一片带”粮食生产布局结构。提早调运储备各类物资6.9万吨,调配检修各类农机具1550台套,确保种粮物资储备数量充足,调动供应渠道畅通,价格基本稳定。落实科技人员下基层120人,举办农业生产培训8场1285余人,开展“三情”监测45次,发布各类极端天气预警18余次,完成粮食作物农业保险42.8万亩。全年出动执法监管208人次,对260余家种子门店开展283次检查,对联农带农好、示范带动强的的粮食生产、收购企业予以政策性奖补,全方位、多维度服务保障粮食生产各项工作落实落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