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刘华东
通讯员 李云
时下,虽已进入寒冬时节,但庆城县赤城镇赤城村果农李希恒家却每天都热闹非凡,前来购买苹果的客商络绎不绝。
“我家大门口这棵树上的苹果按个卖,一年下来这棵树能收入2万多元。这些客商都是提前预定好的,今年家里所有苹果预计能卖60多万元。”李希恒乐呵呵地为记者算着增收账。
李希恒是赤城村的一位老果农。起初,他家栽种了10亩苹果树。“最初有秦冠、黄元帅、国光、红富士等品种苹果,都是老品种,管理技术也跟不上,每亩产量两三千斤。”李希恒说,当时,很多果农为了提高产量,连年给果树上化肥,导致苹果质量下降。
2012年3月,庆城县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建成全省首家苹果试验示范站,该站占地面积210亩,集教学研发、示范推广、科技培训于一体,既是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的核心试验区,又是庆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的科技研发、成果展示推广的示范基地。该试验示范站结合当地苹果产业发展“对症下药”,用十多年时间主要解决了育苗、老旧果园改造、新品种研发推广三大难题,拉开了科技引领苹果产业发展的大幕。
2012年,试验站经过全面调研后发现,庆阳苹果产业的突出问题,是没有自己的育苗产业。苗木是产业的基础,基础不扎实,产业就难以健康持续发展。而庆阳地区天气冷凉,不利于育苗,特别是不利于实生苗的出苗和幼苗期生长。对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专家提出了育苗改春播为秋播,并且在春季出苗期进行适当保护的育苗方案。当年就做了秋播试验,秋播后覆膜、渗水,第二年春,出苗前配套成本很低的小拱棚,出苗和幼苗成长大获成功。2013年秋,第一期育苗200亩,之后每年新增苗圃200亩,连续几年,累计育苗1000亩,累计为庆阳市育成优质苹果矮化中间砧苗1000万株。到现在为止,庆阳矮化栽培面积37万亩,占全省矮化果园总面积的69%,有力支持了庆阳市矮化苹果的发展。
试验站对老果园主推“整行间伐”(区别于隔株间伐)技术改造的同时,大力开展新品种的研发和推广,先后引进了技术团队在陕西杂交选育的几十个优质品种,经过反复试验培育出了瑞阳、瑞雪、瑞香红等新品种。2017年,瑞阳、瑞雪等品种通过国家审定,开始大规模推广种植。
庆城县玄马镇老庄村的苹果种植户封长发,起初靠打零工维持家里的开支。一次偶然的机会跟着庆城苹果试验示范站专家学着栽种“三瑞”苹果,经过专家的指导和个人的学习,如今瑞阳、瑞雪、瑞香红苹果已成为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
“我种的瑞雪有80多亩。今年套了30多万袋子,预计毛收入在100万左右。”封长发说。
目前,“三瑞”苹果已经成为市场新宠,在管理方面省去了果树环切这一道程序,而且树势强壮,抗病性更强,用药量减少,抗寒性突出,适宜群众栽植。
以庆城苹果试验示范站为平台,围绕苹果产业的生态区位优势和产业发展需求,进行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的试验示范与推广应用,为庆阳苹果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截至目前,庆阳市苹果种植面积达133万亩,“三瑞”、新冠、蜜脆等新优特品种已推广种植16万亩,全市苹果产业产值113.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