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如磐援甘路,奋楫笃行家国志。在东西部协作和支援合作的时代浪潮中,天津市河东区与甘肃省宁县紧密携手,共绘发展蓝图。他主动请缨、勇担使命,从渤海之滨天津到红色革命老区宁县和盛工业集中区挂职担任建设办公室招商中心主任,书写东西部协作“红海情缘”;2024年7月,他接过援甘接力棒,带着河东区人民的深情厚谊,满腔豪情、锐意奋进、实干担当,给宁县开辟了一条招商引资的新路径,还带来了如清风般的新理念新经验;他立足本岗传承发展河东经验、河东做法,为园区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掀起招商引资新热潮,他就是天津河东区商务局办公室主任赵抗正。
思想为锚,打开援甘工作新局面
初到宁县,赵抗正面临着地域方言、气候环境、生活习惯等诸多挑战,然而他凭借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毅力以及对东西部协作和支援合作事业的使命热情,积极主动地克服重重困难,在政治、思想、行动上全方位向宁县和省工业园区发展靠拢,迅速投身于对园区情况的了解、岗位工作的熟悉以及角色的转换之中,并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毫无保留地与园区干部群众交流取经,用实际行动诠释对党忠诚,展现出河东区援甘干部人才饱满向上的精神风貌与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生活中,他时刻关注同事们的状态,尤其是当部分同事因工作压力或个人发展预期等出现心理不平衡的状况时,他总是第一时间察觉并主动介入,他会耐心地倾听同事们的烦恼与困惑,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悟为切入点,设身处地地为他们分析问题,引导他们用更全面、更长远的视角看待眼前的困难。通过纾困解惑,进一步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与向心力,为在宁县的援甘工作筑牢了坚实的人际情感根基,有力地推动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与稳步推进。
外联作桥,蹚出交流合作新路径
赵抗正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之效,邀请上海交通大学、江苏省丹阳市高新区等相关专家和领导,来园区考察交流,为后续两地建立定期交流机制、开展产业对接合作、推进人才交流培训以及联合招商等多方面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成功开启了园区跨区域协同发展的新通道,推动园区借鉴先进地区的管理经验与产业运营模式,在资源整合与共享层面迈出关键步伐,进一步优化了自身产业布局与发展规划,提升了在区域经济格局中的影响力与竞争力;协调园区工作人员奔赴江苏省镇江市走访学习考察,深入参观高标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江苏飞亚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江苏宝锐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恒宝股份有限公司、镇江燃气热电有限公司等5家多类型代表性企业,实地考察其生产运营、管理模式与创新实践,使园区工作人员对先进产业发展模式有了更为直观深刻的认知,为园区进一步明确自身发展方向与路径,持续优化服务效能,全方位提升园区吸引力与竞争力提供了强劲助力,带动园区在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配套、招商引资策略等方面进行革新优化,加快了园区向现代化、智能化、高效化产业园区转型升级的进程,为园区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
实干为基,实现园区发展新突破
在日常工作中,赵抗正全力配合园区各项常规事务开展,积极投身园区项目建设协调推进工作,按时巡查施工现场并迅速解决建设进程中出现的各类难题;主动协助园区与金融机构对接合作,为资金需求企业构建融资平台,有效解决企业资金周转困境,保障其生产经营活动顺利推进;在得知园区企业招工难与县域农民工就业难的状况后,他创新提议将招聘会移至乡镇大集,且积极协同工作人员予以落实,借助大集人流量大、关注度高的特性,凭借发放宣传资料、现场解答等途径搭建起供需对接桥梁,既为村民创造家门口就业机会,又化解企业用工困扰;同时,赵抗正发挥创新思维打造“宁州礼物”,深度挖掘宁县特色,遴选出宁县苹果、小米、香包等代表性产品,融合文化内涵与审美理念设计包装,并利用自己在天津积累的广泛人脉资源,积极与天津的各类商业渠道、文化交流平台以及社区团购组织等建立联系并展开合作,大力将“宁州礼物”推向天津市场,使宁县的特色文化得以广泛传播,特色产品能够顺利外销,进一步提升了宁县在天津地区的知名度与美誉度,有效促进了两地之间的文化交流与经贸往来;在市县重大项目观摩及低空经济发布仪式等关键活动里,赵抗正依凭敏锐思维和丰富经验给出诸多宝贵意见建议,让活动内容更充实、影响力更强劲。
江苏省丹阳市高新区相关领导
来宁县和盛工业园区考察交流
在以赵抗正同志为代表的一批优秀援甘干部的助力下,宁县和盛工业集中区正以崭新的姿态、昂扬的斗志,向着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奋勇迈进。未来,宁县和盛园区将继续深化区域合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优化营商环境,全力打造产业集聚、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的现代化工业园区,谱写我县工业园区发展的新篇章!(全媒体记者 曹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