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网讯(庆阳融媒记者 巩晓鸣 韩龙 通讯员 王凯)庆阳是岐黄文化的发源地,人文始祖轩辕黄帝曾在这里与中医鼻祖岐伯谈医论道,成就了华夏第一部医学巨典《黄帝内经》。庆阳先后被国家命名为“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岐黄文化传承基地”和“国家中医师承甘肃岐伯基地”,境内产有柴胡、甘草、黄芪、麻黄、穿地龙等中药材527余种,其中69种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为推动岐黄中医药文化保护传承,近年来,我市各民主党派、政协委员持续提交提案,围绕中医药产业的人才培养、学科设置、传承保护、服务保障等方面建言献策。市政协就岐黄文化及中医药传承举行专题协商3次,先后提交了10份高质量建议,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
积极发挥职能开启政治协商
在省政协专题协商座谈会上,省政协委员、市政协主席李隆基以《加快中药材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助力岐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为题作了发言。向省政协提交的《关于以岐黄文化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在大会上形成共识,引起强烈反响。在市政协五届一、二、三次大会上,收到关于岐黄文化传承、中医药产业发展、数智融合等提案150多条,市政协立案120余条,转发农业农村、文化旅游、卫生健康等10多个部门,着力督办。市政协委员何静川提出:“要建立起以市县中医医院+乡镇卫生院中医馆+村卫生室的服务体系”,市政协作为重点提案调研督办,使这一体制很快得到建立。市政协委员王小萍提案《加快中医青年人才培养,建立师带徒制度》,市政协开展专项调研,有力推动了全市青年中医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
搭建政协平台凝聚社会之智
岐黄大讲堂是市政协推进庆阳打造“四个基地”、加快推动岐黄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务实举措,2024年3月16日首期举办以来,已成功举办5期,130余名专家学者参与,9位专家学者开展专题讲座,20名中医专家现场坐诊。
2023年10月举办的甘肃·庆阳岐黄文化论坛,邀请省政协主席庄国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闫树江,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张伯礼等国家部委、省级相关领导和院士、国医大师、岐黄学者和300多名嘉宾齐聚庆阳。通过高质量举办开幕式、主论坛、分论坛、祭拜仪式、招商项目推介等系列活动,高规格、高标准对外展示了岐黄文化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庆阳的良好形象。“岐黄文化等优秀文化将会给庆阳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在传承岐黄学说、中医文化经脉方面,庆阳应该做得更好。”张伯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2024年10月26日,以“中国算谷+岐黄故里人工智能赋能中医药产业新未来”为主题的“人工智能+中医药”产业生态大会暨岐黄大讲堂在庆阳成功举办,签约金额20.1亿元,庆阳“人工智能+中医药”产业联盟成立,“数智岐黄·经方云”中医药AI大模型全国首次发布,“数智本草大模型”强势推介,庆阳“岐黄故里”的名片更加响亮。
做深做实调研贡献政协之力
市政协紧扣岐黄议题,做深做实调研。按照市政协常委会安排,从2024年5月份开始,市政协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分别带队赴省内外,通过政策学习、实地考察、现场访谈、专家咨询、座谈交流等方式,对全市岐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2024年7月份,市政协召开全市岐黄中医药传承创新专题研讨会,深入分析了当前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就下一步如何推动岐黄文化传承创新提出了具体建议。
调研组向市委提交了《全市岐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调研报告》,总结提炼出4个方面启示:一是中医药文化是擦亮地方品牌的重要载体;二是中医药产业是具有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三是康养文旅产业是建设陕甘宁毗邻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有力支撑;四是重点专科建设是提升中医药服务水平的有效途径。同时,围绕文化、产业、事业、机制4个方面提出了10多条对策建议。
同心聚力谋新篇,砥砺奋进著华章。市政协坚持深度建言、持续助力,步步推进、久久为功,进一步助推岐黄文化成果转化,为庆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政协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