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社会
庆阳融媒小记者团与周祖社区联合开展“非遗里的中国年”研学实践活动侧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庆阳网讯 (庆阳融媒记者 张静 路世玲)舞狮、拓印木版画、刻制皮影、赏皮影戏、书写福字……1月20日,庆阳融媒小记者团与西峰区解放路街道周祖社区联合开展了一场别具特色的“寻味年俗 精彩非遗”非遗里的中国年系列活动。

活动当天,周祖社区二楼活动室内装饰得喜气洋洋,年味十足。小记者们身着统一的服装,脸上洋溢着兴奋与期待。

伴随着激昂的锣鼓声,舞狮表演首先登场,狮子在舞狮者的灵活操控下,时而翻滚跳跃,时而嬉戏打闹;时而气势威武,时而活泼可爱。憨态可掬,活灵活现,孩子们看得目不转睛,现场不时爆发出阵阵掌声和欢呼声。寓教于乐,舞狮队及时为小记者们讲解了舞狮的文化背景和不同颜色、不同动作所代表的寓意,让小记者们深刻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对舞狮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醒狮与拜狮采青是舞狮中最精彩的。醒狮环节中,狮子仿佛被赋予了生命,眼睛炯炯有神,动作更加矫健有力,它们时而腾空跃起,时而低首觅食,将狮子的野性与灵性展现得淋漓尽致。拜狮采青更是将现场气氛推向了顶点。只见舞狮者引领着狮子,围绕着预先设置好的“青”(芹菜和葱等象征吉祥的物品)进行一系列仪式性的动作,寓意着祈福迎祥.狮子巧妙地用嘴叼起“青”,引来现场观众的阵阵喝彩。

与舞狮者近距离的亲密接触,让小记者们兴奋异常。舞狮队专门准备了两个小狮子头套,让孩子们逐一体验舞狮。在专业舞狮者的指导下,孩子们小心翼翼地模仿着狮子的动作,张张嘴、眨眨眼、动动耳朵……虽然动作略显笨拙,但带给现场的喜悦氛围却丝毫不减。通过亲身体验,小记者们深刻感受到了舞狮这一传统艺术的魅力与难度,更加敬佩那些能够灵活操控狮子的舞狮者们,小记者李琪玥说:“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就是舞狮这个环节,醒狮是用毛笔依次点入它的眼睛、鼻子、耳朵等器官,当我观看了舞狮的这个表演,我感到非常开心,也深刻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

在年画拓印环节与皮影雕刻环节,孩子们体验了传统年画和皮影的制作过程。在年画拓印区,小记者们在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手持拓包,蘸取适量的墨汁,轻轻拍打在年画模板上,看到充满吉祥寓意的年画图样呈现在红色宣纸上,他们的脸上洋溢着成就感和喜悦,仿佛亲手触摸到了岁月的痕迹,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温度。小记者贾逸凡兴奋地分享了他的体验:“年画是我们流传已久的春节年俗,我今天体验了拓印木版年画的过程,拓印出了一个寓意着年年有余的图样,这让我感到非常开心和满足。”

而在皮影雕刻区,社区公益辅导班的孩子们手持刻刀,小心翼翼地在皮影材料上刻画着,每一刀都凝聚着他们的专注与耐心。随着刻刀的移动,一个个栩栩如生的皮影形象逐渐呈现出来,现场的孩子们惊叹于皮影艺术的精妙与细腻,更被这份传统技艺背后所蕴含的匠心精神所打动。皮影戏表演更是将活动推向了高潮,皮影艺人们通过灵巧的手指操纵着皮影在幕布后演绎出一幕幕精彩绝伦的故事,小记者们被深深吸引,目不转睛地盯着幕布,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迎春纳福,墨香送福。孩子们在书法老师的指导下,一笔一画地书写着福字,不仅体会到了汉字的魅力与文化的厚重,还将一个个寓意着吉祥如意的福字带回家中,传递对美好生活的祝愿与期盼。

西峰区解放路街道周祖社区党支部书记金珊表示:“今年是我国春节申遗成功的元年,传统文化的传承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特别邀请了非遗传承人,为孩子们传授舞狮、刻板年画、皮影等非遗知识,让孩子们在游戏的过程中,深刻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传承非遗文化,共享民俗盛宴。非遗文化展示与沉浸式体验轮番添彩,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沉浸在了浓浓的年味之中。孩子们不仅收获了知识与快乐,更在心中种下了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的种子。他们表示,要与家人一起分享这份独特的文化体验,共同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编辑:吴树权责任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