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都含情,生活皆诗意
——读张仲永散文集《青山不老》
前段时间,阅读文友张仲永的散文集《青山不老》,我被书中生动精彩的内容所吸引,也被文中真实流露的情感所感动,更被他历经困难不低头、面对幸福倍感恩的精神所折服。
《青山不老》内容丰富,涉及作者经历的各个阶段,触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写故乡生活的,也有写亲情友情的;有写工作乐趣的,也有写文学采风的;有写民族团结的,也有写军旅生活的;有写周围名人的,也有写身边平凡人的;有写脱贫攻坚的,也有写故乡变化的;有写读书学习的,也有写生活感悟的……生活的轨迹和体悟,张仲永用文字进行了缜密的连缀,以文学的形式呈现出来。纵观全书,如果将分类的文章重整思路,不难看出,文集叙写了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投身到火热的军营,再到复员后供职电信部门,直到成为花甲老人的苦难、成长、工作和退休经历,表达了他乐观、积极、进取的态度和对生活幸福快乐的体悟。可以说,这本散文集就是作者成长足迹的真实反映,心路历程的折射。
《青山不老》情感真挚,字里行间传递出作者的真情实感。好的散文,往往是以情取胜的。张仲永在散文创作中,深谙其道。赏读他的每一篇文章,都会感受到情感和文字的无缝融合。他的作品中,无论是写父母兄长,还是写邻居朋友,无论是写脚下的土地,还是伟大的祖国,我们读到最多的是“爱”“正义”“敬仰”“感恩”等。《二叔种出的春天》《快手里的老家》《家门口的幸福路》《那匹马儿》《好人刘叔》《幸福的年味》等文章,无不把作者的情感表现得或含蓄深沉,或酣畅淋漓。
《青山不老》语言质朴,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黄土高原的梁塬川峁让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们有了大山一样坚实的肩膀和憨厚朴实的性格。干旱、缺水、牲畜、窑洞、五谷杂粮、民情风俗、乡间俚语等,成就了这里特有的地域文化。他深受此影响,能让它们自然地呈现在笔端,融入到文章中。整个散文集充满了乡土气息,很接地气,耐读耐品。
阅读《青山不老》,我们还能感受到张仲永极强的语言驾驭能力。他的散文,叙事、议论、抒情有机融合在一起。叙事如讲故事,捧读时往往有代入感,让读者不知不觉间进入文章中,足见其写人叙事之功底深厚;抒情含蓄,生动细致的记叙中自然融入真情实感,足见其情感之真挚丰富;议论到位,针对有些人、事能表明自己正确的观点态度和判断,足见其思想之敏锐睿智。不仅如此,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在他的文章中频频出现,仿佛信手拈来一般,为文章增色不少。
散文集《青山不老》,展现了一个普通人在人生中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感动人,也激励人。读每一篇文字,我们都能读到作者滚烫的赤子之心。在他的文章中,山水都含情,生活皆诗意。透过那些带着乡土气息的文字,我们会读到他对生活的热情和对文学的热爱、执着;会读到他像广袤厚重的黄土高原上绽放的山丹花“真心本来赤,正色自然朱”的人品——这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