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网讯(庆阳融媒记者 路世玲)举办各类线上线下招聘活动546场(次),累计提供就业岗位21.5万个;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54.22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85.24亿元;全市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分别参保175.66万人、14万人、15.78万人……
2024年,市人社局突出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升人才人事服务水平、促进工资收入增长、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扩大数字经济招商“六项重点”,攻坚克难,创新突破,重点任务全面落实。
就业创业高质量推进
市人社局统筹实施“三支一扶”“特岗教师”等各类就业项目,让4550名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发放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求职创业补贴2136人213.6万元、青年见习补贴400人232.4万元。开展就业困难人员“1131”帮扶行动,向14.97万名外出务工脱贫劳动力发放交通补贴5264.94万元,帮助3159名就业困难人员、11378名失业人员实现就业,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
扎实开展“10+N”公共就业专项服务活动和人社(就业)局长直播带岗暖心行动。定期举办“周六人才集市”“直播带岗”活动,在市政府、市人社局门户网站发布用工信息31期,推送就业岗位3.4万个。举办全市“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线上线下招聘会暨劳务品牌推介活动,邀请来自天津、江苏、安徽、浙江等12个省市的485家企业参加,提供岗位2.6万个,现场签订意向就业协议2600余份。
联合交通运输、乡村振兴、工会、妇联等部门开辟高铁专列绿色通道,共组织专列专车646车(次),帮助10626人返岗就业。认定乡村就业工厂(帮扶车间)106家,吸纳就业6917人。
围绕数字经济、能源化工、“三元双向”农业发展及劳务输转需求,开展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24069人次,发放培训补贴2787.91万元。
组织开展创业培训、创业指导和创业训练营系列活动,为180名创业者兑现一次性创业补贴90万元。发放“陇原惠岗贷”贷款1.82亿元、创业担保贷款1.37亿元,积极为创业者提供资金支持。
社会保障多渠道强化
市人社局持续激发人才人事活力,统筹使用编制资源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发布引才公告24期,完成备案508人,其中硕士研究生187人,占引才总数的36.8%。全面落实评价激励措施,推荐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名、省领军人才5名、陇原青年英才10名,全市享受国家、省级人才计划扶持人才达到78人,落实各级各类人才津补贴365.8万元。
规范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3077人、专项职业能力考核803人。规范有序组织公务员国考、事业单位公开招聘2次,二级建造师、执业药师等考试4场(次),累计参加考试37534人次。
积极推动社保扩面征缴,推进“社保服务进万家”活动,全市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分别参保175.66万人、14万人、15.78万人,基本实现法定人群应参尽参、应保尽保。完成退休人员待遇调整发放工作,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分别实现“20连涨”“9连涨”,各项社保待遇按时足额发放。按期完成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提标发放工作,将县(区)基础养老金补贴标准提高到23元/人/月。截至目前,全市60周岁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养老金达到172.25元。
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在“陇明公”平台录入工程项目1014个,为13.51万人发放工资42.1亿元。建立案件办理、督办工作台账,办理欠薪线索6378个,办结率100%。加强调解组织建设,成立行业协会劳动争议调解组织318家,培训调解员170余人,受理并办结劳动人事争议案件1328件,成功调解1146件,结案率100%,调解率86.3%,争议案件调处稳慎高效。
数字经济全方位推进
紧盯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建设人才需求,市人社局将人工智能训练师、区块链应用操作员等11个数字类职业列入我市急需紧缺工种目录,依托陇东学院、庆阳职业技术学院、优质民办培训机构和“东数西算”落户企业,合作建设数字经济人才培养基地,开展数字经济人才培训4139人次。
成功举办甘肃省“东数西算”创业创新大赛、第六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庆阳选拔赛等创业创新赛事18场(次),营造了良好的创业创新氛围。开展数字人才招聘会、优秀项目展示展演、数字经济招商签约等8项活动,帮助103户数字企业招聘857人,聘任数字经济咨询专家院士4名,签约数字企业20家、数字人才合作培养院校10所,实现了创业创新大赛与数字经济招商、人才培养和招聘活动、优秀项目展示同民俗文化展演的有机结合。
为加强数字经济招商,市人社局印发《市直人社系统招商引资工作方案》,制定了《庆阳市数字经济和能源化工人才培养方案》,召开推进会议9次,将招商引资与业务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推进。建立“4212”招商责任制,成立5个专责小组,邀请63户企业75批(次)144人次来庆考察。
坚持以商招商,市人社局邀请60户百度智能云生态伙伴企业来庆考察。截至目前,共对接数字企业94户,签订框架协议28份,成立子公司10家,落地项目4个,联系院士2名,落地了西部地区首个百度智能云千帆大模型赋能创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