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网讯(庆阳融媒记者 刘易萌)过年回家,亲戚是必须要走的,家里的几位长辈也要一一看望。爷爷有个妹妹,嫁到了镇原县新城镇沈咀村的沈家,我们都叫她沈家姑奶奶。姑奶奶家离我家并不远,就在离乡镇街道不远的村子里。
几年前,姑奶奶一家还住在地坑院里,几间破旧的老窑洞,黑黢黢的墙面,小小的木头窗子,窑洞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姑爷喂着几只羊,每天都要到沟里去放羊。姑奶奶则日日忙活着地里的庄稼和家中的家务,整个人消瘦而憔悴。前些年,听说姑奶奶的儿子在外打工,没挣下钱却患了病,治病花了不少钱,家中孙子又年幼,家庭情况很不好。
可今年当我们走进姑奶奶家,眼前的景象简直让我惊喜和意外。姑奶奶家搬到了老庄子上面的塬上,崭新的院落全部用红砖砌成,白色的围墙,红色的琉璃瓦屋顶,看起来简洁大气。走进屋内,门厅采用了时兴的连廊,铺设了漂亮的瓷砖地板,装着铝合金门和大窗户,阳光透过玻璃门照进房间,温暖而明亮。
正面房屋最中间是客厅,漂亮的吊顶和电视背景墙、组合沙发、大屏幕彩电应有尽有。表婶挂上了许多红火喜庆的过年装饰用品,处处洋溢着浓浓的年味儿。侧面是卧室,不大的屋子窗明几净,很是温馨。姑奶奶让我们坐在崭新的沙发上,拉着我们的手亲热地拉家常。姑奶奶的儿子则忙着泡茶,拿饮料,剥橘子招呼我们。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就在我疑惑怎么在屋子里没有看见火炉,姑奶奶的儿子笑着说:“现在都不用火炉取暖了,装上了空调,和城里一个样。”
前几年去姑奶奶家地坑院的情景恍如昨日。看到姑奶奶一家的变化我打心眼里替他们高兴。我注意到姑奶奶也不像从前那般苍老,反而年轻了许多,肤色也不像从前那么黑,人也穿得干净整齐,容光焕发。
姑奶奶告诉我们,现在自己不再种地了,家里的地表叔表婶抽空就种了。“扫扫院子,种点够家人吃的蔬菜就行了。”真好,我心想。姑奶奶苦了一辈子,晚年终于过上了好日子。儿孙承欢膝下,尽享天伦之乐。
走出院子,一辆崭新的白色越野车停在门口,表叔告诉我,这是他去年花13万元新买的。他常年在平凉跑货运,休息时坐车回家不方便。“这不,有了这辆车回家就方便多了,家里有什么事也能及时照应。现在儿子在北京打工,你表婶在家照顾老人,女儿也上初中了,日子越来越好了。”表叔笑着说。
说话间,表婶已经准备好了饭菜。来到餐厅,我的眼前又是一亮,餐厅和厨房是分开的,餐厅装修得就像饭馆的包厢,新买的大圆桌可以容纳10个人同时就餐。干净的厨房里橱柜、抽油烟机、煤气灶一应俱全。这一下彻底改变了我对农村的刻板印象,直呼气派。表叔笑着说:“这两年家乡的人盖新房,这是标配。”把酒言欢,享用着一桌子的家乡美食,我心想,家乡的变化真是太大了,勤劳致富,家乡的日子会一年比一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