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阳咀梁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黄礼发

年关已至,游子未归。老家的年味就像那袅袅升起的炊烟,在空气中悠悠飘荡,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温馨与牵挂。

视频聊天的时候,屏幕那头的母亲满脸笑意,眼中却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焦急。她早已备好了年货,做好了美味,静待我们早点回家过年。我甚至都能想象到,母亲在厨房里忙碌的身影,那欣喜而又略带焦急的表情。

“父母的心在儿女上,儿女的心在石头上。”这句老话,此刻在我心中回荡,带着几分苦涩与自责。母亲总是那样,无论何时何地,都能第一时间为我们考虑,而我们,却往往因为生活的琐碎,忽略了她的感受。每当夜深人静,这份愧疚便如潮水般涌来,让我难以入眠。

于是,我决定早点回老家去陪伴母亲。工作固然重要,但家人的温暖与陪伴,才是生命中最为珍贵的。然而,人算不如天算,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打乱了我所有的计划。黄土高原被一层厚厚的积雪覆盖,仿佛披上了一层银白的雪衣。美丽的雪衣之下,这些村子变得更加寂静了。

一夜之间,回老家的路,不再畅通。从环县回老家,阳咀梁是必经之地。翻过阳咀梁,可以通往合道镇梁坪村、瓦天沟村,还可以到演武乡刘坪村等地。自从这条路变成柏油路之后,车流量就居高不下。这条路上,最难走的非阳咀梁莫属。人们常用“山路十八弯”来形容某条路的艰险,殊不知,阳咀梁可是“山路二十一弯”。原本就难行的山路,现在被积雪掩埋得严严实实,翻越阳咀梁,其难度可想而知。

狂风在沟壑间呼啸,像是在诉说着这场雪的无情。母亲站在窑门口,望着这冰天雪地,心中满是担忧与不安。她犹豫了许久,最终还是拨通了我的电话。“雪太厚了,先不敢往回走……”挂了电话,母亲在窑洞里坐立不安,她不停地踱步,嘴里念叨着:“这雪咋这么大,阳咀梁的路,车可咋走呀?”

然而,母亲并不是一个只会担忧的人。当队长在群里号召大家铲雪开路的时候,母亲是第一个积极响应的人。她深知,只要阳咀梁能通行了,那我们回家就有希望了。村里的其他人也纷纷响应,他们拿着铁锨、扫帚,冒着严寒,踏上了扫雪的路途。母亲手中紧握着一把磨得发亮的铁锨,也加入了他们的行列。

2025年1月26日,阳咀梁的山路上,一场扫雪开路行动开始了。乡亲们顶着刺骨的寒风,踩着厚厚的积雪,一铲一铲地清理着路面。遇到实在清理不了的冰冻路面,他们就撒上一些炉渣,防滑的同时,也使路面冻冰能更快融化。他们的脸上挂着汗珠,却也被冻得通红。

母亲虽已年近六旬,但干起活来却毫不含糊。她熟练地弯下腰,手握铁锨,小心翼翼地铲除路面上的积雪,遇到难以清理的冰冻路面,她更是耐心十足,用铁锨轻轻敲打,直到击打出一条条不规则的纹路才停下来。她可能觉得,只有这样才能为车辆的通行增添一份安全保障。

在铲雪的间隙,母亲还不忘拿出手机,为我拍摄了一段短视频。通过这段视频,我第一时间了解了阳咀梁的路况,也看见了那些与母亲一同奋战在铲雪一线的可亲可敬的邻居们。他们的身影在雪地中忙碌而坚定。

随着时间的推移,阳咀梁的山路逐渐显露出了原本的面貌。陡峭处能清理的积雪已被彻底清除,不能清理的地方也已全部撒上了炉渣。虽然路面依然冰冻,但在母亲和邻居们的努力下,它至少看上去没有那么光滑危险了。

回到家后,母亲迫不及待地拨通了我的电话,她的声音中带着几分难以掩饰的激动与期盼:“阳咀梁的路,明天应该可以通行了!你们记得给车装上防滑链,路上走慢点,注意安全!”她的声音中带着几分激动与期盼,仿佛已经看到了我们回家的身影。

我知道,无论外面的世界多么寒冷与艰难,老家永远是我们最温暖的避风港。阳咀梁的山路,也因为母亲和邻居们的这份爱,而变得更加畅通、更加温暖!


编辑:吴树权责任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