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庆城县坚持把乡村就业工厂(帮扶车间)作为促进群众就近就业增收的有力载体,紧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步伐,充分利用东西部协作的大好机遇发展乡村就业工厂,做大吸纳就业“蓄水池”,为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目前,全县建成乡村就业工厂(帮扶车间)7家,实现稳定就业194人,其中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73人。带动周边农户农产品、手工编织品、工艺品制作、销售110余户,实现了创业带动就业,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增收的良好局面。
探索发展新模式,创建岗位促就业。庆城县在建设就业工厂的过程中始终以留守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为关注点,择优选择项目,重点培育小型手工业加工、工艺品制作、服装裁剪等劳动力密集型行业企业。其中庆阳红世纪绣庄工艺品有限公司(就业帮扶工厂)最具典型,该企业针对全县农村地区留守妇女较多、大多有刺绣功底和技能、因需要照顾家中老弱幼小不能外出务工的实际情况,全面动员宣传,因时因地制宜,合理优化调整工作时间,积极创建“顾家—务农—打工”三不误工作模式,得到了广大刺绣爱好者一致欢迎。公司从开始的10余人小团队已经发展到现在有固定员工150多人,带动农户35户,年发放工资120万元,人均年增收8000多元,极大地促进了留守人员和残疾群体的就业增收,有力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
建设村级小驿站,促进技能“传帮带”。“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是庆城县推进乡村振兴就业帮扶工作的一把“标尺”,我们深知就业是群众增收,社会稳定的基石。因此,在建设乡村就业工厂(帮扶车间)的过程中,我们坚持将技能培训作为主抓手,学习新技能作为落脚点,着力提升脱贫人口技能水平,提高就业竞争力,增加务工附加值。庆阳红世纪绣庄工艺品有限公司(就业帮扶工厂)在创造就业岗位,实现创业带动就业的同时,注重以“老员工带动新同学”的模式,鼓励技术过硬,创新能力强的老员工返乡回村组建村级驿站32个,并进行线下技术培训和产品制作,从而带动更多农村人口从事刺绣工作。同时,该公司通过抖音、快手、视频号、淘宝直播等新媒体平台,线上免费为意向参训和求职人员提供技能培训和适宜的工作岗位,受到广大居家人员追捧,近三年来线上线下累计培训超过2000人。
拓展销售大市场,解决产品销售难题。就业帮扶工厂在产品销售方面始终起到了“领头羊”的作用,在不断拓展市场,销售自家产品的同时,注重吸纳周边农户零散货品或帮助周边农户进行带货销售。庆阳红世纪绣庄工艺品有限公司(就业帮扶工厂)为了解决公司及村级驿站员工产品做得出,销得好的问题,在广东、青海、西安等省份和城市分别设立了6家线下销售门店和淘宝线上销售门店,采取统购统销模式,对定制旗袍、香包刺绣、针刺工艺分类指导、严格验收,统一收购、统一定价,确保了产品在市场上合理有序销售,目前年销售额600万元左右,帮助带动1000余人季节性生产制作,其中带动销售1.2万单,金额200万元。统购统销的模式不仅解决了产品销售的后顾之忧,也极大提高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下一步,我县将以增加脱贫户收入为目标,进一步强化就业服务、职业技能培训等工作机制,全面落细落实就业创业政策,努力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持续做好乡村就业工厂的政策扶持和监督管理,引导工厂车间规范化生产经营,不断增强吸纳就业的广度和深度,帮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让越来越多的“小工厂”成就更多群众就业的“大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