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社会
【庆阳民政这五年系列报道之三】优化服务提效能 真情关爱惠民生——庆阳市社会事务工作综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庆阳网讯(庆阳融媒记者  王富强)社会事务工作关系千家万户,与群众切身利益密不可分。近年来,全市民政系统社会事务工作以“暖心政策”回应群众期盼,以“创新机制”破解治理难题,以“协同共建”凝聚发展合力,聚焦婚姻登记、殡葬服务、补贴保障、困难救助等民生实事,主动作为,交出了一份温暖厚重的民生答卷。

优化服务提升幸福感

婚姻登记作为重要的民生工作,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全市民政系统不断提升婚姻登记管理服务水平,持续深化婚俗改革,开展婚姻登记“省内通办”,切实增强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积极推动婚姻登记工作提质增效。8县(区)均建成了婚姻家庭辅导室和颁证室,确定西峰区、环县为省级婚俗改革试点县,镇原县、正宁县为市级婚俗改革试点县。西峰区婚姻登记处已达到国家3A级婚姻登记机关标准。2023年七夕节全省婚俗改革文艺比赛中,我市推送的节目《红女女回南梁》荣获二等奖。

据统计,2020年以来,全市累计办理结婚登记56248对,在“七夕”等特殊时间节点举办集体婚礼等各类婚俗文化改革活动210场(次),开展集体颁证14656对,婚前辅导服务16100对,助力群众开启美满的婚姻生活。

倡树新风办好“身后事”

殡葬服务事关生命尊严,是关乎千家万户的民生大事。近年来,我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推动殡葬服务改革,倡树文明殡葬新风,鼓励群众践行绿色环保殡葬理念,推动殡葬事业可持续发展。

为推动殡葬行业从业人员素质技能提升,我市持续加强教育学习培训。2023年,组织市、县(区)12名殡葬行业从业人员赴省外参加全国殡葬管理服务人员能力提升培训。2024年,组织8名殡葬行业从业人员参加全省殡葬职业技能大赛,我市荣获优秀组织二等奖,2名职工荣获优胜奖。

全市民政系统全面落实惠民殡葬和节地生态安葬奖补政策,积极减项降费优服务,殡葬服务机构提供便民服务29个、免费用品45个,降低收费项目9个,项目单价降费总额2.3万元,为106名特殊困难群众免除基本丧葬费用12.36万元,为86名节地生态安葬丧属发放奖补资金8.52万元。

兜底救助织密保障网

残疾人两项补贴是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和长期照护需求的重要举措。全市民政系统紧盯“应救尽救”要求,在残疾人权益保障、服务对象、优化服务等方面精准发力,全面实现“兜住底”目标。

我市全面提高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分别达到月人均110元和60元,并实行动态调整。通过加强数据比对、政策衔接,切实做好主动服务、精准管理,确保应补尽补、应退尽退。全面开展残疾人“两补”资格认定申请“跨省通办”“全程网办”,极大方便了残疾人申领补贴。据统计,2020年以来,全市发放“两补”资金3.54亿元,惠及7.3万名残疾人,高效受理“跨省通办”申请2例、“全程网办”申请29例,主动服务率100%。

为了更好地帮助流浪乞讨和临时遇困人员,有效推进救助管理工作区域协调发展,我市构建起“1+8+N”救助管理服务新模式。持续开展“寒冬送温暖”“酷暑送清凉”和“6.19”救助管理机构开放日活动,加强社会对救助工作的了解和支持。2020年以来,全市累计救助流浪乞讨和临时遇困人员3779人次,帮助68人成功寻亲,为20人办理落户安置,全力织密织牢社会救助兜底网。

编辑:吴树权责任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