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时评
在时光的转角处遇见希望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是寒冬与暖春的分界线,也是时光的起点,更是生命的序章。当太阳到达黄经315度,北半球开始慢慢暖和起来,大地缓缓解冻渐渐苏醒,万物在冰雪消融中开始孕育新生。这个古老的节气,不仅承载着中华民族农耕文明的智慧结晶,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学:在生命的寒冬里,希望从未离去;在时光的流转中,成长永不停歇。

寒冬的积淀,是饱经风霜的生命淬炼。立春之前,必经历漫长的大寒。就像竹子用四年时间在地下延伸根系,只为第五年的破土而出;就像蝴蝶在茧中经历疼痛的蜕变,才能展翅高飞。北宋文豪苏轼在“乌台诗案”后贬谪黄州,却在逆境中写下“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旷达诗句;现代企业家褚时健74岁出狱后,在哀牢山种橙十年,终成“褚橙”传奇。这些故事告诉我们:人生的寒冬不是终点,而是积蓄力量的必经阶段。正如立春前的严寒,是为了让土地更好地孕育新的希望与力量。

希望的萌动,是永不熄灭的生命焰火。立春三候中,“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蛰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展现了大自然循序渐进的复苏过程。这让人想起海明威笔下的老人圣地亚哥,在84天未捕到鱼后依然选择出海,最终与大马林鱼展开惊心动魄的较量。在贵州大山深处,“天眼之父”南仁东22年如一日,在喀斯特地貌中寻找最适合建造射电望远镜的洼地,最终让中国睁开“天眼”。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同志提出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著名论断,为在黑暗中摸索中国革命之路的共产党人带来了希望,构筑了共产党人以坚定信仰指引前行之路的光辉起点。这些故事印证了希望的力量: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也不要放弃寻找光明的勇气;即使在最寒冷的冬天,也要相信春天的脚步正在悄然临近。

成长的节律,是顺应天时的生命智慧。立春不仅是自然节气,更是生命节律的隐喻。古人讲究“春种、夏长、秋收、冬藏”,这种顺应天时的智慧对现代人同样重要。在欲望爆炸,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有人急于求成,却忽视了成长需要时间;有人害怕失败,却忘记了挫折是成功的必经之路。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历经千年风霜,依然光彩照人,正是因为一代代画工遵循艺术规律,不急不躁,一笔一画,才流传千古;屠呦呦发现青蒿素,经历了190次失败,最终在第191次实验中取得成功,展现了科研工作的执着与坚持、专注与耐心。这些事例启示我们:生命的成长有其内在节律,既要积极进取,也要懂得等待。

立春时节,冰雪消融,万物复苏。这个古老的节气提醒我们:人生如同四季轮回,有寒冬就有暖春,有低谷就有高峰。在生命的旅途中,我们要学会在寒冬中积蓄力量,在希望中坚定前行,在成长中保持耐心。正如英国诗人雪莱所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让我们以立春为起点,在时光的转角处遇见更好的自己。

(作者系西峰区委组织部干部 赵建军)


编辑:吴树权责任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