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社会
【庆阳民政这五年系列报道之五】用民政温度孵化成长希望——庆阳市儿童福利事业高质量发展纪实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庆阳网讯(庆阳融媒记者 栗萌)孤有所养,弱有所扶。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好新时代儿童福利工作,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重要指示中“聚焦特殊群体”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每一位民政人对“自带情怀和温度”的民政事业的不懈追求。

近年来,全市民政系统聚焦孤困儿童基本权益保障,从制度保障、精细管理、关爱保护和贴心服务等方面入手,不断完善儿童福利政策和体制机制,用实实在在的举措书写新时代儿童福利事业的暖心答卷。

制度筑基  构建多元共治新格局

在镇原县马渠乡,欢欢的父亲患胃癌丧失劳动能力,母亲去世,弟弟、妹妹年幼,家庭生活极度困难。镇原县民政局了解情况后,及时将欢欢弟妹三人纳入了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范围。“国家政策太好了,不仅帮我解了后顾之忧,也为几个孩子提供了最大的帮助。”欢欢父亲说。

全市民政系统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健全体制机制,着力提升留守儿童关爱服务质量。联合16部门制定《庆阳市农村留守儿童和困难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构建起“政府领导、民政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工作机制;联合21部门制定《庆阳市加强流动儿童关爱保护行动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推动流动儿童均等享有教育、医疗、生活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加强基层工作队伍建设,全面建立市、县、乡、村四级困境儿童关爱服务网络,培育儿童督导员122人、儿童主任1371人;制定困境儿童定期走访制度,落实发现和强制报告责任,月联系、季走访率达100%;发布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病有所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发展保障6个方面28项居住地享有关爱服务的“庆阳清单”;开展“三精细”摸底排查,借助“大数据”进行多部门信息对比,建立监测台账,做到动态监测、主动发现。

服务提质  打造专业化照护体系

全市民政系统稳步提高孤困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标准,截至2024年底,全市共有639名孤儿、1991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纳入保障,社会散居由2020年的每人每月640元提高至1080元、集中供养由每人每月1000元提高至1470元,累计发放生活保障金11518.99万元……这一个个数字,不仅兜住了困境儿童基本生活的底线,也为他们带去了关怀与温暖。

乐乐是市儿童福利院的孩子,患有先天性脊髓栓系综合征,伴脊髓纵裂,虽进行过手术治疗,但脊柱侧弯严重,下肢活动受限,她最大的梦想就是能像正常孩子一样学习、玩耍。为了让乐乐恢复正常生活,福利院的工作人员前往多家医院进行评估检查、多学科会诊,联系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儿外科主任带领团队来到庆阳,为乐乐做了修复手术,目前手术非常成功。

康复一个孩子,解困一个家庭。市民政局致力于推进儿童福利机构优化提质和创新转型高质量发展,实施儿童福利机构“精准化管理精细化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全面提升儿童福利机构管理服务能力。与西安儿童医院及庆阳市人民医院、市二院、市中医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建立医疗帮扶关系,进一步促进优质康复医疗资源共享,为在院儿童提供优质医疗康复服务,打造“养、治、教、康、社”专业服务于一体的儿童福利机构。2020年以来,市儿童福利院康复中心累计开展各类康复治疗4.3万人次。

全域守护  织密孤困儿童保障网

我市现有农村留守儿童9648人,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关系到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近5年来,我市共开展法治教育、关爱服务、未成年人保护等系列活动355场(次),发放宣传资料6600多份,发放慰问金103.58万元、慰问物资5006件(套)。未成年人关爱保护项目实施过程中,由心理咨询师和专业社工为220名困境儿童、单亲家庭和留守儿童开展“一对一”救助帮扶、心理疏导、爱心陪伴等服务,让困境儿童享受到全方位的爱心服务。

我市坚持儿童优先、统筹推进、公平可及、着眼长远的原则,推动流动儿童均等享有保障权益和关爱服务。强化关爱保护,通过动漫、小视频等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常态化宣传普及安全常识和常见意外伤害急救等知识,提高流动儿童安全防护、应急避险和自防自救能力。5年来,全市共开展教育宣传讲座40场(次),受益儿童1.4万名。

从病床前的康复治疗到教室里的特教课程,从一次次的走访摸排到云端平台的智能守护,我市儿童福利事业迈出的每一步,都标注着民生温度。庆阳这座城市也正以更包容的姿态,为每个孩子撑起触手可及的蓝天。

编辑:吴树权责任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