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网讯(庆阳融媒记者 王富强)社会组织作为党和政府密切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桥梁纽带,在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5年来,全市各级各类社会组织凝心聚力、担当作为,通过旗帜鲜明抓党建、守正创新抓监管、服务大局谋创新,在经济建设、社会治理、民生服务、乡村振兴等领域充分发挥积极作用,社会组织整体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截至目前,全市登记在册社会组织643家(市直180家),其中社会团体314家,民办非企业单位328家,基金会1家。
党建引领夯实发展根基
社会组织领域“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主题活动
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的坚实基础和根本保证,只有把社会组织的党组织建设好,全面提高社会组织的凝聚力、吸引力、战斗力,全面增强社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才能发挥出社会组织的最大作用。
近年来,全市社会组织聚焦党建领航,不断强化政治引领,持续扩大“两个覆盖”。推动社会组织落实“党建入章”要求,落实社会组织党建与业务“六同步”“两纳入”,党组织班子成员与管理层“双向进入、交叉任职”。
结合登记、年检、评估和日常监管等工作,全市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机关加大对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指导力度,实现社会组织党组织“应建尽建”、党建指导员“应派尽派”,全市社会组织党的组织覆盖率达95.8%,党的工作实现全覆盖。
强化监督优化发展环境
社会组织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管理服务的重要协同力量,只有加强对社会组织的监督管理,才能守牢守稳政治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的“安全线”。
5年来,全市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机关按照“严守底线、依法监管、规范提升、健康发展”的思路,通过用好社会组织等级评估、年度检查、综合执法、信用管理等手段,深入开展社会服务机构非营利性监管、行业协会商会乱收费治理、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清理“僵尸型”社会组织等系列行动。
据统计,近5年来,全市共处理非法社会组织3家;清理“僵尸型”社会组织550家;评定4A级社会组织2家、3A级社会组织4家;行业协会商会通过减免、降低收费等举措减轻企业负担295.29万元,构建完善了“民政牵头、部门联动、社会组织自律”的综合监管体系。
服务大局展现创新作为
社会组织爱心陪读活动
5年来,全市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机关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支持和引导广大社会组织坚持“物质+服务”方式,探索形成分层分类帮扶救助模式,实现从物质救助向综合服务转型。
全市各级社会组织全力助推乡村振兴和基层社会治理,累计提供帮扶资金2395.87万元;31家社会组织向积石山地震灾区筹集善款55.6万元;主动参与“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建设,捐款捐物折合资金109.34万元,实施志愿服务项目102个,与429名关爱对象建立了辅助结对关系;积极开展“邻里守望”关爱专项行动,在居民自治、邻里互助、矛盾化解、文体娱乐、农村生产技术等方面发挥社会组织作用。
深入开展行业协会商会服务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全市行业协会商会还围绕生产经营、技术创新等方面先后提出意见建议20个;提供技术、经济、管理、法律、政策等咨询服务305次;牵头制定行业自律准则58个;举办资质类、法务类、政策类讲座和交流会91场(次);开展行业调查统计59次;通过行业协会商会搭建桥梁,引进省外项目11个、资金4亿元。
此外,全市相关社会组织还聚焦高校毕业生就业,面向高校毕业生发布招聘岗位720个,共招聘高校毕业生461人。全市社会组织30余名带头人担任省市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为全区域经济发展、民生保障建言献策,提出政策性意见建议30条,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