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社会
【庆阳民政这五年系列报道之八】凝聚向善力量 书写惠民答卷 ——庆阳市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综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庆阳网讯(庆阳融媒记者 黄飞)慈善事业是传承大爱精神、增进民生福祉的崇高事业,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5年来,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慈善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繁荣发展与监督管理并重,“惠民慈善”与“阳光慈善”双轨并进,全力打造惠民慈善、阳光慈善,推动慈善事业在保障民生、创新社会治理、促进共同富裕中发挥重要作用,交出了一份温暖的惠民答卷。

完善制度体系 凝聚慈善发展合力

我市坚持高位统筹、系统谋划。市民政局牵头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市慈善事业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发展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志愿服务行政管理工作实施意见》《庆阳市志愿者激励嘉许实施细则》等系列政策文件,构建起“党政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慈善事业发展机制。

通过落实税收优惠、开展专项指导等扶持措施,全市慈善组织规模稳步扩大,现有登记注册慈善组织26家,其中具备公开募捐资质机构9家,实现市、县两级慈善网络全覆盖。

深化东西部协作机制,对接天津市社会组织实施帮扶项目40个,引入协作资金5440.68万元,形成跨区域慈善资源互补新格局。

聚焦民生需求 提升慈善服务质效

社会组织开展助老服务活动

全市慈善组织坚持靶向施策、精准发力,累计开展扶贫济困、助老护幼、教育医疗援助等公益活动2100余场(次),惠及群众超50万人次。

市慈善总会充分发挥“头雁效应”,创新打造“津陇协作”“交通助农”“护苗光明行”等特色品牌项目,累计投入善款2300余万元,有效衔接社会救助体系,织密民生保障网。

志愿服务网络纵深拓展,全市注册志愿者达52.69万人,村(社区)志愿服务站点覆盖率达100%,庆阳市阳光志愿者协会、蒲公英志愿者协会先进事迹获国家级媒体报道,“志愿服务在身边”品牌深入人心。

强化规范管理 筑牢慈善公信基石

慈善组织的公信力,是慈善组织的生命线,从根本上决定慈善组织的发展。我市始终坚持“发展”与“监管”双轮驱动,构建起民政牵头、多部门联动的综合监管体系,慈善组织透明度、慈善事业公信力不断提升。

全面实施“阳光慈善”工程,通过年度审查、随机抽查、等级评估等举措强化监管效能。

建立信息公开平台,实现项目资金全流程追溯,以透明化运作维护慈善公信力。全市慈善领域未发生重大舆情事件,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

厚植文化土壤 培育全民向善风尚

组织开展“中华慈善日”宣传活动

以“中华慈善日”“学雷锋纪念日”为契机,创新构建“线上+线下”立体宣传矩阵,累计发放宣传手册8.5万份,设立主题展板114块。举办“崇德尚善”征文活动,编纂《合水慈善》人物专刊,生动展现慈善人物典型事迹。通过主流媒体专题报道、公益广告展播等形式,推动慈善文化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全社会参与慈善事业的认同感显著增强,“人人可慈善、事事显温情”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

五载耕耘结硕果,初心如磐启新程。我市慈善事业以制度创新激发活力、以惠民实践彰显担当、以文化浸润凝聚共识,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发展道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全市民政系统将以更开放的姿态汇聚慈善力量,深化制度创新,推进慈善事业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让慈善之光照亮民生幸福路,为建设幸福美好新庆阳注入温暖力量。

编辑:吴树权责任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