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市文化馆承办的2025魅力银发春节联欢晚会。庆阳融媒记者 陈飞 摄
庆阳网讯(庆阳融媒记者 闫慧 徐雅荷)今年1月,由庆阳市文化馆选送的馆办团队——北豳男团和云朵合唱团,站在了中央音乐学院歌剧音乐厅的舞台上,参加了“向经典致敬”第七届全国声乐展演活动。
他们以精彩的表现、专业的水准,在近200名选手中脱颖而出,分别获得了组合合唱组的金奖和银奖。庆阳市文化馆被评为优秀组织单位。
这是近年来庆阳群众文艺团队取得的最好成绩,不仅展示了庆阳群众文艺团队的精神面貌和专业水准,也代表了群众文艺取得的新发展和新成果。
培育扶持馆办团队——携手结硕果
群众文艺团队在公共文化服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们既是繁荣地方文化事业的一支重要力量,又能通过有生活、接地气的自身优势,满足不同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2024年以来,为了更好地培育扶持群众文艺团队规范化、专业化发展,庆阳市文化馆主导组建了23个馆办团队,进一步加强管理和指导,旨在让这些馆办团队能够充分发挥引领作用,带动更多的群众文艺团队走向台前,成为公共文化服务的“生力军”。
庆阳市文化馆副馆长缪雪峰说:“馆办团队授牌之后,我们有针对性地制定了团队的活动机制,并聘请专业老师进行辅导,通过充分调动民间力量和社会力量的参与,共同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效率和质量,加快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北豳男团和云朵合唱团都是庆阳市文化馆的馆办声乐团队,建团时间长、基础好、专业强。在得知他们进入决赛的消息后,市文化馆第一时间在经费上给予了大力支持,馆长张龙宁更是随团一起赴北京参加比赛,为团队加油鼓劲。
缪雪峰告诉记者,这次团队的辅导老师都是来自庆阳六中和庆阳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教师,能力强、有责任心。两首参赛曲目也都是最具陇东音乐风格的红色题材作品,这对于宣传推广庆阳红色文化和民间音乐文化有着积极的作用。
庆阳市文化馆通过系统培训、资源整合和平台搭建,为本土艺术团队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展示的舞台和成长的空间,致力于挖掘地方文化特色,推动群众艺术团队走向更高平台。
北豳男团是馆办团队中一支优秀的中青年合唱团,团员6人都是从事音乐和声乐方面的专业人才,也是来自庆阳市声乐学会的专业团队。而云朵合唱团则是一支优秀的中老年合唱团,他们的团员来自各行各业,既有退休教师,也有工人、农民和个体从业者。
这两支团队先后成立于2018年和2019年,至今都已参与了上百场大型演出和比赛活动,是全市社会文艺团队的标杆。
北豳男团团员王炜说:“这次比赛让我们走到了一个更高更大的舞台,大家收获满满。为了这次比赛,大家准备了很长时间,天天投入排练,市文化馆也给予很大的支持。在中央音乐学院演唱时,团队里的每个人都在舞台上绽放光彩、全力以赴,我们的表演得到了很多专家教授和老师的认可。”
1
2
庆阳市文化馆选送的馆办团队——北豳男团(图1)和云朵合唱团(图2)分别获得“向经典致敬”第七届全国声乐展演组合合唱组的金奖和银奖。(资料图)
以赛代训促进成长——榜样有力量
时代在变,推动群众文艺发展的方式方法也发生着变化。馆办团队既有制度化的管理,也有对优秀文艺活动给予的资金奖补,在激励提升团队竞争力的同时,通过以赛代训促进团队的成长。
“我们积极推荐优秀团队参加省内外的各种比赛活动,有效激发了团队的积极性。比如,支持北豳男团和云朵合唱团参加《向经典致敬》第七届全国声乐展演大赛。此外,庆阳市2025年‘魅力银发’春节联欢晚会上的所有节目都是从我们的馆办团队展演中筛选出的优秀节目。”缪雪峰说。
对于馆办团队来说,每一次的参赛都是一次成长历练,也是一次文艺创作水平和文化素养的提升,凝聚着所有人的心血。因为他们代表不仅仅是团队本身,更是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
北京的参赛之行对于北豳男团的6位庆阳小伙来说,无疑是成功的,正如他们所说:“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合唱需要把声音融合在一起,所以排练时困难重重。但经过反复排练打磨,再加上《忆南梁》的作曲者赵志宁老师时常给予指导和建议,我们的声音才逐渐有了包容性,也越来越和谐。“北豳男团团员李昊说。
北豳男团的团员们都有着各自的工作,平日里除了做好本职工作之外,还要兼顾排练。刘阳春和李昊两位团员在外演出的时候,还要抽时间在后台一遍又一遍地练习着自己的声部。马康峰和梅旭彤利用晚自习时间抽空练习。黄伟为了把曲谱创作出来,在工作室里一熬一个通宵。王炜家在正宁县,每一次的排练都要驱车100多公里和大家集合。每次往返200多公里,七年如一日。
他们为了“将庆阳的音乐唱响全国、全世界”这个共同的梦想而默默坚守着、努力着。这一次,他们在全国性的舞台上,以无伴奏形式唱响了具有庆阳地方特色的音乐作品《忆南梁》。
北豳男团的音乐创作人、团员黄伟说:“最初我们想到的是当下全国比较流行的一些成熟的合唱作品,但是后来想到,如果参加全国比赛,选这些作品就没有优势,最后选了由我自己改编、赵志宁老师作曲的《忆南梁》。我们唱自己的作品,代表庆阳去参加比赛,这非常有意义,能让全国的优秀团队和老师们听到具有庆阳特色、庆阳旋律的作品,向大家充分展示庆阳特色。”
北豳男团的成员们,从左至右依次是马康峰、黄伟、李昊、刘阳春、王炜、梅旭彤。(资料图)
提升城市文化气质——有你更精彩
群众文艺的高质量发展既需要硬件的投入,也需要软件的支持。促进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逐步完善,才能为群众提供更好的文化服务,让群众享受到更好的文化大餐,提升整个城市的文化气质。
庆阳市文化馆于2023年1月份搬迁新馆,总面积达6000多平方米,有舞蹈、声乐器乐、美术书法、合唱排练厅等培训教室8间,音频制作室1间以及3个专题展厅,至此才有场地全面开展业务活动。
打造文化品牌、搭建展示舞台、积极向外推荐、拓展线上服务等普及性更广、服务性更强的创新举措,为群众文艺事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从2023年开始,庆阳市文化馆着力打造“百姓大舞台有梦你就来”品牌活动,为全市的群众文艺团队提供展示的机会和舞台。2024年举办了2场广场舞大赛,以及20多场全民艺术普及展演活动,每一场活动都有50多个团体参加,每一场的展演人数都超过了1000人。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各类文艺演出活动共计43场。其中,线上直播观看人数突破24万人次,再创新高。
全年提供免费公益的辅导培训课程,聘请专业老师,向成年人免费开设了声乐、器乐、形体模特、国标等多个特色班课程,每周累计有1000人次在市文化馆享受艺术普及课程。2024年累计接待群众超10万人次。
依托国家公共文化云、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等平台,发布线上慕课、活动信息、培训资源等。前段时间发布的拉丁舞慕课,通过线上传播吸引了3万人次学跳。
“作为一个地级市,同时有两支团队进入全国性决赛,并且都获得不错的成绩,这在以往比赛中是很少见的。这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和支持,也对今后组织参加有关活动给予很大信心。我们还将推动这些优秀团队深入基层、社区和乡村,指导和帮助基层群团提升水准,推进全民艺术普及。”庆阳市文化馆音乐事业部负责人段云婷说。
2025年,庆阳市文化馆将采取“专人专管、定向辅导”模式,帮助一些优秀团队策划作品、提升创作能力。通过挖掘非遗和地域特色,塑造具有辨识度的群众文艺品牌。联动学校与社区开展培训,扩大艺术普及覆盖面,提升群众文艺团队活力。
群众文艺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它接地气,带着浓浓的烟火气;它更生活,蕴含着暖暖的人情味。作为繁荣地方文化事业的一支重要力量,它还有更多的新场景、新主体和新活力值得发掘和关注,还需要更多年轻群体和个性化展示的参与,为城市文化活力注入新动能。
庆阳市文化馆合唱班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进行试听练耳。庆阳融媒记者 刘易萌 摄
庆阳市文化馆乐器班团员日常排练。庆阳融媒记者 胡蕊 摄
2024年6月9日,“墨舞新天”全国九省十城市书法篆刻展在庆阳市文化馆开展。庆阳融媒记者 陈飞 摄
庆阳市文化馆针对青少年美育开设了“艺润童心 美育未来”青少年美育公益课。(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