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网讯(庆阳融媒记者 张凡)近日,记者走进镇原县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项目的新集镇唐原村集中安置点,一排排白墙灰瓦的二层小楼沐浴在初春的阳光下。一户户人家里,有的忙着装修新房,有的在打扫卫生、布置房间,还有一些居民在院子里晒太阳、聊天,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喜迁新居的幸福。
新集镇地处山区,群众居住地生态环境脆弱,镇党委政府把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作为惠民生、利长远、促发展的重要抓手,坚持党建引领,科学谋划,统筹推进。2024年,全镇共搬迁群众93户337人,按照“统规自建”的模式在唐原、王寨2个中心村集中安置83户、分散安置10户,让群众住上了新房子,成为镇原县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镇原县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关于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的决策部署,紧扣“搬出安全、搬出绿色、搬出幸福”的工作目标,努力让群众迁出“忧患居”,搬进“幸福房”。
“我们紧紧围绕‘搬得出、稳得住、有就业、生活好、能融入’的总体目标,就近新建就业工厂1处,依托聚广利、肆季田园、好苜源等企业集群和临街商贸优势,打造‘半小时就业圈’。同步完善水、电、路、网等配套设施,修建文化广场1处,打造设施齐全、功能完备、舒适宜居的‘生活圈’,着力做好‘搬迁后半篇文章’,坚决把搬迁这项民生工程办实、办好。”新集镇党委书记张永璞说。
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属于省、市为民办实事项目。镇原县充分发挥县搬迁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推进作用,研究细化工作措施,高标准严要求,以必胜决心、强大合力、超长措施推动搬迁任务落实见效。从2023年6月开始,经过5次摸排,共认定搬迁对象295户,通过逐点逐户上门宣讲政策,形成3年搬迁计划。
据镇原县自然资源局副局长何春丽介绍,为了确保搬迁工作的顺利进行,镇原县高位谋划,严格遵循“四避开”“四靠近”“四达到”的原则,即避开地质灾害危险区、洪涝灾害威胁区、生态保护区和永久基本农田;靠近县城、集镇、园区和中心村;达到产业能发展、增收有保障、基础配套好、公共服务优的要求,增强吸引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秉持“把最好的地让给老百姓”的原则,优先在乡镇人口集聚区周边选址建设集中安置点。
两年前,70岁的张生治和妻子段秀兰是临泾镇蟠龙山底下的最后一户人家,他们的儿女都在外务工,家里只剩老两口住在旧窑洞里,山路出行不便,买个药都困难。一年前,他们搬进了位于临泾镇什字村的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点,距离什字村村部、卫生所、超市只有1里路,新房子宽敞明亮,家具电器一应俱全。
“以前住在山里,周围的人都搬走了,就剩我们家,不仅生活不方便,心里也会孤单。去年,村干部向我们讲明了搬迁政策,我们就提交了搬迁申请,3月开始修房,8月就搬进了新房子。现在住在这里很方便,出门就是公路,空闲时还可以去村广场跟大家聊聊天。”段秀兰笑意盈盈,一边跟记者聊着她的新生活,一边把新房子的玻璃擦得锃亮。
据了解,镇原县目前共建成新集镇唐原村、王寨村和临泾镇什字村3个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集中安置点,筹资466万元配套建设了安置点基础设施。2023年度和2024年度的搬迁任务已顺利完成。县上还为符合条件的搬迁对象每户落实补助资金10万元、发放贴息贷款5万元,减轻搬迁群众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