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哨
作为一名小学生妈妈,我每日都奔波在接送孩子的路上。每到放学时分,校门口学生们鱼贯而出,家长们闻风而动,一阵混乱后,便各自领着自己的孩子离去了。有些人像飞翔的鸟儿坐上便捷的电动车,呼啸而去;有些人像昂贵的行李般被装进小汽车,一番拥堵;我是少数的步行者,接过孩子沉重的书包,牵着他朝公交站走去。
我背着沉重的书包,和儿子手牵手行色匆匆,一边聊着学校发生的事情,一边心里盘算着怎么合理安排晚上的时间尽快把作业做完。下了公交车,我们穿过小巷进到小区。我们住的是老旧小区,只在小区入口处有块不大的公共空地。放假时,会有孩子们在那里骑自行车、玩游戏,但是开学后,每次回来都会遇到几个放学的孩子,大家打声招呼就各自回家了。不一会儿,小区里就飘荡着钢琴声,偶尔也会有训斥小孩的声音。我们陪着孩子每天从一个四四方方的空间到另一个四四方方的空间,争分夺秒,按部就班。
也有例外的时候。偶尔,我和儿子会找一条不一样的路步行回家,穿梭在城中村弯弯绕绕的巷子里,满眼都是挨挨挤挤的搭建,狭窄逼仄的小巷不知道通向何方。“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让儿子欲罢不能。有时候,我们会选择店面林立的闹市道路,儿子一路逛过去,买点零食或者玩具才肯罢休。这样的例外常常让他兴奋不已。
在小城镇长大的我,经历过肆意飞扬的童年。小时候,我们放学都是几个好朋友手牵手一路走回家。从学校到家的路有很多条。我们或沿着河流追着晚霞一路走。在河边的空地上跳会皮筋、打个水漂,或者发一会呆。或从小镇全是木质老房子的老街走过鳞次栉比的小店,有服装店、文具店、小诊所、毛线店等。到榕树下的小亭子歇一歇,到亭子边上食杂店帮妈妈打瓶白醋带回家,在菜饼摊买个菜饼填饱肚子,再转入新盖的自建房的新区,好似穿过时光隧道。或一路迈着大步,高歌合唱从菜市场到集市街,路边的大人都投来赞许的目光。快到家时,我们就聚到一起写作业,等各自的父母打电话来,我们才各回各家。那时的放学路上,没有大人的“护驾”,没有时钟的提醒,兴之所至,尽兴而归。良辰美景、世间百态,那是我们最初认识的大千世界,好似夜幕下的绚烂烟花,尽情绽放后,才肯隐入夜色中。
时移世易,城市化进程横扫小镇,承载着我无数童年回忆的放学路已经完全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修葺一新的河塘步道、拓宽的道路、一栋栋自建小楼房。在城市出生成长的儿子大概永远想象不出也体会不到我在那一条条放学路上是怎样一路成长起来的。时代的巨轮滚滚向前,世界在进行一场无声却震撼的重构。我和孩子早已处在不同的时代。规划有序的城市街道,高耸封闭的小区围墙,整齐划一的壮丽之下,隐藏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单调与疏离。
回忆在脑海里经过时光的加持变得格外美好,而现实才是我们需要直面的。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放学路,它们像珍贵的宝石,镶嵌在时间的河流中,闪耀着不同的光芒。我们只能尽自己所能为孩子创造一条灿烂温暖的放学路,让它不仅仅是一条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