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炒面开业。
庆阳网讯(庆阳融媒记者 陈思 田琦 )故乡根深,游子情长。多年不断的情牵与乡愁,在厚重的黄土地上生根发芽,以最朴实、最实惠、最慰藉人心的方式——一碗地道的“庆阳炒面”,留下一城大爱。
关于庆阳,王志强一直有着念想和梦想。他定义的故乡,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一个地方,更是承载生命来处与未来之途的心灵栖息地。30多年前,他离开家乡镇原,远赴杭州逐梦,以供应大闸蟹逐步起家,开创成立王氏集团,成为江浙一带水产企业里声名赫赫的“蟹王”。
事业成功不忘乡恩,担任庆阳商贤联谊会会长、王氏集团董事长的他,多年来为家乡捐助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项目20多个……2025年春天,他再次为家乡人献上一份暖心暖胃的礼物,由庆阳新乡贤联谊会重点推出的公益面馆“庆阳炒面”,用一碗面温暖一座城,带一群人筑一个梦,为庆阳商贤的庆阳故事,增添生动感人的一笔。
一碗“家味”炒面里的商贤心意
近日,走进西峰城北的“庆阳炒面”馆,顾客盈门、生意火爆,色泽油亮、筋道爽口、醇香扑鼻的炒面入口,舌尖的满足分分钟打开多巴胺的闸口。面馆大堂里,不分男女老幼,众人拼桌而坐,一碗面吃得满口生香,心满意足。
“如果有什么值得饥肠辘辘时再等待一个小时,那一定是西峰城北的那家庆阳炒面。”
“真香啊!吃碗面感觉就像回家了。”
“没有‘科技与狠活’,只有食物地道原香味。”
“价格实惠,给的量也实在,两碗面吃撑3个人。”
……
网络上的海量留言,面馆里等待的长队,是对面馆品质的最好见证。
人间烟火最暖人心。“因为一碗面,爱上一座城”,是蕴藏在庆阳炒面里的初心与良心。
食客排队品尝庆阳炒面。
“我和王杰理联手创建了‘庆阳炒面’,推出了具有乡贤、乡情、公益等多种元素于一体的新品牌,做的是一碗面,推崇的是‘面文化’与‘贤文化’。”王志强认为,食以载道,庆阳炒面对每一个细节的把控都很严苛,要从一碗面里体现出千年传承的“技”,面面俱到的“精”,忠于经典的“味”,浓情于心的“意”,更要体现出一群人用一辈子专注做一碗面的爱与责任。
明厨亮灶品质保证。
“庆阳炒面一定不是‘三个月火爆’的短期项目,这碗面里有为家乡父老服务的诚心,有坚持品质,做精品饮食,传承黄土历史文化的忠心,有热爱家乡、始终如一的爱心,综合起来,这就是我们的‘初心’。”
以一碗面串联起乡贤事迹、乡贤人物、乡贤文化,崇德向善,传递正能量,让新时代社会文明实践在庆阳遍地开花,深入人心,庆阳商贤们走出一条特色公益路。
“西北人都是‘面肚子’,普遍偏好面食,庆阳炒面食材选择及烹饪工艺都很讲究,以家常风味为主,面条柔韧筋道,搭配时令蔬菜、瘦肉、鸡蛋等,猛火爆炒,突出食物本味,精心调和味道,从食材配比来讲,碳水、蛋白质、蔬菜俱全,从制作流程来讲,一份一炒,口感丰富,香气扑鼻。”庆阳炒面创始人王杰理表示,庆阳炒面是属于庆阳的本土饮食品牌,更是浓缩成精华的庆阳“家乡味”,吃的是味道更是乡情。
由食材到技法、再到品质,严格把控出“庆阳炒面”的良心。
作为一家带有公益属性的面馆,庆阳炒面馆为残疾人、消防员、军人、环卫工人等人群提供了半价优惠。吃一碗新鲜出锅的炒面,家乡的温暖、饮食文化、乡贤的赤诚之心都饱含其中,给人满满的“归属感”。
面馆大堂里食客众多。
一场游子与故乡的“双向奔赴”
春晖几度桑梓情,遍洒微光暖人心。庆阳炒面在西峰城区“出道即巅峰”离不开王志强的设计与策划,也离不开庆阳大象汽贸、庆阳炒面创始人王杰理的踏实苦干。两人精诚合作,让食客吃上了便宜好吃的炒面,也为庆阳的民营企业和商家做出示范。
“经商成功的根本在于,产品要让群众得实惠,发自内心觉得温暖和满足。”王志强说到。
食客在面馆里品尝庆阳炒面。
创业至今30多年里,王志强前行发展的坚实脚步与践行社会责任的勇敢担当,展现了一名企业家的精神信仰和博爱情怀;几十载致力于公益慈善事业的朴实之举,为许多人点燃了一束束微光,激励着他们不断奋进。
2021年,为响应国家精准扶贫政策,保护并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王志强策划发起甘肃高原妈妈社会实践创新公益项目。通过有组织地指导、培训和建设,高原妈妈刺绣工作站搭建西北农村女性展示刺绣、剪纸等传统手工艺平台,带动贫困妇女就地就业创业。截至目前,该项目已经为农村留守妇女、残疾人等提供就业岗位1300多个,累计实现劳务收入2000多万元。
2023年12月,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王志强第一时间为地震灾区捐款10万元,购买灾区急需的抗震救灾物资,并向庆阳商贤联谊会全体会员发出“‘贤’爱灾区、‘贤’在行动”倡议,在他的感召下,庆阳商贤联谊会会员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积极响应,捐助价值30多万元的棉衣、火炉、方便面等救灾物资并第一时间运往了灾区。
“我是镇原县平泉镇马洼村人,家乡带给我许多东西,让我受益匪浅。经商后,我一直坚持让与我合作的农民挣到钱,不挣家乡人的钱,要照顾更多低收入人群。”王志强说,近年来,他先后出资数百万元,支持家乡建设、街道亮化、文化生活等公益事业,为平泉镇脱贫攻坚、街区亮化、移风易俗等捐款捐物。
“他为村里修广场、修路,还把我们村的年轻人带到杭州打工赚钱,带动村民一起致富。”在马洼村,说起王志强,村民们都赞不绝口。
王志强的善行义举和成功经历,为庆阳本土商人指引出新的发展之路。
王志强(左)与王杰理合影。
“作为商界前辈,王志强会长指导我创业,带领我成长,用亲身经历和实际行动,教我怎样成为真正的‘商贤’,他提出的公益与商业有机融合的理念,让我们深受启发,开了眼界,提了格局。”王杰理告诉记者,2024年11月,他与王志强正式展开商业合作,筹划在庆阳市西峰城区开一家面馆,王志强从面馆的理念、架构、细节等各方面,进行详细规划和事无巨细的指导。
从理念到落实,两人想法一致,踊跃实践,庆阳炒面馆的经营模式大获成功,成了西峰城区最“红火”的美食“打卡店”。
一条庆商“出圈”之路与两个梦想
春寒料峭,一碗庆阳炒面下肚,胃里人间烟火,心底一半清欢。家乡的食物,有黄土和河水的味道,还有岁月和人情的味道,下了舌尖,又上心间,滋味与情怀相融相生。
“我在离家前特地过来吃碗面,虽然等了很长时间,但是吃到嘴里那一刻,我发自内心觉得值!这碗面不用任何夸张的词汇来形容,就是地道食材、家常味,让人一口接一口吃得停不下来,吃完身心舒坦。”面馆里,一位美食博主正在向他的粉丝们进行推荐。
以服务群众为目标,是王志强用庆阳炒面馆来灌输经商思维的“活教材”。
面馆大堂食客满座。
“王志强会长的创新做法,为我们赢得更为庞大的消费群体,无需刻意宣传营销,群众的口碑就是活广告。”王杰理说,他越来越体会到,商家要获得生存空间,就必须要提供最好的产品,关顾大众需求。
王志强直言,商业不能蹭公益的流量,“庆商”出圈,还有很远的路要走。对于庆阳企业来说,若想成功、成器,最主要的还是要在主业上下功夫,让社会创新、公益成为企业发展战略的一部分,把向善力量融合进企业产品和服务当中去,让商业向善、社会价值创新成为主流商业策略,融合发展,互相促进,推动共同富裕和地域发展,在社会和谐中展现作为,才能真正拥有竞争价值。
近年来,庆阳市借助庆商联合会、新乡贤联谊会“娘家人”的组织平台,以“乡情、亲情、友情”为纽带,进一步加强广大会员间的联系衔接、互动交流,激发广大会员反哺家乡的热情和回馈社会的责任感、荣誉感,有效激活庆商和新乡贤的内在活力,深度挖掘各类优势资源,探索出团结引导庆商、新乡贤助力庆阳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路子。
“我有一个梦想,要用十年时间,为庆阳奉献一家上市公司!”2025年春天,王志强以一家小小的面馆为中心,绘出新的发展蓝图。
“我也有一个梦想,用正心、正念、正能量,用商业行为做社会公益,带着一群人,用一辈子做好一碗面。”这个春天,王杰理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