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网讯(庆阳融媒记者刘萍凝 王黎丽)3月7日清晨,随着无人机从42号铁塔机场腾空而起,国网庆阳供电公司智能运检中心的大屏幕上,实时呈现出输电线路的高清画面。这是国网庆阳供电公司依托低空经济打造“空中网格”的一幕——26座无人机固定机场覆盖全域,通过自主巡检、激光扫描、三维建模等技术,将电力运维推向无人化、机械化、数字化新高度。
“过去138级杆塔故障排查需要3至4周,现在用无人机2小时就能完成。”国网庆阳供电公司带电作业班班长刘进旬说,2015年入职时,他曾是传统巡线员,亲历了电力巡检的变革。2021年,国网庆阳供电公司成立全省首个无人机作业班后,这位“老巡线”转型为首批专业飞手,带领团队实现年巡视2500公里线路、发现1500处缺陷、消除100%危急隐患的突破。
在智能运检中心机房,激光雷达构建的三维数字电网令人震撼。“86倍光学变焦能捕捉螺丝级缺陷,雨雾天气也能穿透扫描。”刘进旬介绍,团队每年对110千伏以上线路完成全通道建模,据此规划无人机自主航线,实现“一键巡检”。目前,全市已部署29座无人机场,覆盖76条输电线路、21座变电站及1200公里配网,年均节约人工成本390万元。
在户外检修现场,无人机正替代人力直面高压电场风险。“以前带电作业需攀爬铁塔,现在用无人机辅助电动升降装置,就能将作业人员精准送达作业点。”刘进旬演示的新作业法,仅是无人机应用的冰山一角。作为“会飞的传感器”,无人机应用已拓展至生物监测、应急抢险等12个领域。
随着11名持证飞手组成的青年团队快速成长,技术创新持续涌现:无人机搭载红外热像仪进行夜间特巡,运用运载功能投送检修物资,通过AI图像识别自动预警隐患……“年轻人对新技术的掌握更快,他们正重塑电力安全边界。”刘进旬说。
国网庆阳供电公司智能运检中心副主任秦少波表示,公司规划建设137座无人机机场,构建“网格化部署、协同化作业”智能体系,目前,全市35千伏及以上适航线路覆盖率已达82%,故障排查效率提升40倍。
夜幕降临,城乡灯火璀璨。在庆阳这片红色热土上,传统电力巡检的“人海战术”已成历史,低空经济成为能源数字化转型的新力量——当科技翅膀托起电网安全,万家灯火便有了最坚实的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