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书香庆阳 | 真情至爱之歌——读穆念严《子午岭放歌》(曹新民)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左思颜 摄

真情至爱之歌

——读穆念严《子午岭放歌》

曹新民

穆念严从子午岭西麓的正宁县走出,在子午岭深处红色华池奋斗了近四十年,将凝结着大量心血的诗集命名为《子午岭放歌》,体现着对子午岭的由衷喜爱和深情眷恋。“放歌”是对子午岭山水林草和劳动人民的真诚礼赞,是对烈士、领袖、将军、劳模、尊亲的至情歌颂,是黄土高原生态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收获。看到书名,使人不由得想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可以说《子午岭放歌》就是文苑里的绿水青山。这本诗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显著特色。

一、纵情歌颂崇高与伟大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心系民族复兴伟业,热忱描绘新时代新征程的恢宏气象。”“用思想深刻、清新质朴、刚健有力的优秀作品滋养人民的审美观价值观,使人民在精神生活上更加充盈起来。”

多年来,穆念严同志秉持诗要追求真善美、追求光明正义的信条,孜孜不倦地伏案劳作,艰苦耕耘,抒写了一篇篇与时代精神紧密联系的容量大、感情真、形式多样的好作品。他钟爱文学,坚持“文学的根本宗旨是净化人们的心灵”,用赤胆忠心来咏唱文明,礼赞崇高,实践着一个作者应有的价值取向。坚持业余写作,厚积薄发,集腋成裘,形成了这部具有独特风格的诗集。

作者在岭上撷韵,为黄土高原而歌,为烈士杨开慧和张景文而唱,盛赞毛泽东“用纯粹的大众语言著作,字字句句千钧重/ 以无比的英雄气概立世,亿亿万万为之倾”,称邓稼先“杰出是因为隐姓埋名”,呼“铁人啊,我要高声赞美你”,唤“焦裕禄,回来”,赞“雷锋,你是一座高标”,作为热爱祖国、呼唤英雄和大师的我们,心情又怎能不与穆念严相同?(牛庆国《子午岭放歌·序》)

他旗帜鲜明地赞颂鲁迅是“民族脊梁”,面对一些所谓精英、所谓作家、所谓文豪、虚无堕落分子及崇洋媚外、数典忘祖的家伙,在诗中深情地发问:“鲁迅啊,为什么能够这样?/为什么伟大和崇高被不断颠覆动摇?”透视严重的社会问题,问得铿锵有力,发人深省。《路遥啊路遥》,盛赞“握持一支艺术之笔,奋然为劳苦大众立命”“创造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为艺术之树长青”的人民作家,有力批判那些玷污文学、亵渎文明、轰毁艺术,撕毁人性、制贩垃圾毒草的文痞,入木三分,痛快淋漓。《红色文化领军》,倾情礼赞一位忠诚的杰出的党外布尔什维克“五十个春夏秋冬,孜孜不倦,八百万言感天地/五十年热风吹雨,坦荡恬静,墙内开花墙外红!”“不愧是黄土高原的优秀儿子,中华民族的脊梁/一息尚存依然奋斗,真叫魔鬼惧怕好人崇敬!”如此爱憎分明地对社会问题与文坛现象深入思考,理直气壮地歌颂崇高和伟大,着实体现了作者崇尚英雄模范、追求纯真善美正义的信念,这是区别于其他诗人的一个突出特点。

穆念严于东华池中学从教,于山庄林场、华池林业总场从事党务人秘工作,在华池这块红色沃土上接受南梁精神的熏陶滋润达39年,长诗《心仪的村庄》真切展现了在东华池中学18年校园生活情景,是一腔热忱,是爱的呼唤,是诚心诚意的奉献。作为打造子午岭绿色文明的一员,为保护和发展子午岭而又诗情激扬,诗集的第一辑,深情歌颂全国劳模左健康,歌颂女林工、护林员,赞美子午岭的松树、子午岭的春天、二将川的秋天,给大家呈现出了一首首生动感人的“青㭎之歌”。

他2022年11月退休回归故土正宁,但惜别之情依依,在华池林区工作生活的一幕幕不时浮现眼前,几度“梦回华池弥遗恨”“以笔蓄势时纵放,引吭高歌续征程”,两月内五易其稿,精心打磨,写出了14节2300多字的《华池组诗》,连同序言和注释共计4300多字。这是作者林区生涯和心路历程的真切展示,是《子午岭放歌》的继续和诠释,是其纯真思想感情的又一次结晶和升华。此诗发表于《南梁》杂志2024年第2期,在华池、正宁县和庆阳市的文友读者群反响热烈。

二、用心抒写真情至爱

纯真、明净、善美,是穆念严的风格,也是他继承优秀传统、与时俱进、创作有价值的文学作品的一贯追求。他的诗没有被虚名蒙蔽笼罩,没有被铜臭侵袭腐蚀,属于纯粹的天然产物,具有地道的陇东乡土气息,是原生态的“绿水青山”。他的诗总是从生活出发,有感而发,积极向上向善,透射明澈阳光,充满家国情怀。与那些用下半身写作的丑诗、天马行空而不知所云的怪诗、极尽讽刺挖苦而毫无美感的奇诗、浮躁图快急于发表的粗诗,以及这样那样的“奇葩”有着本质的区别。

在本书的扉页上,作者开宗明义:“谨此献给我的祖父、祖母和父亲的在天之灵,献给黄土地上像我亲人一样普通平凡的劳动者。”真诚深切地怀念尊亲是本书的一大突出特点。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的每一个印记都与国连在一起,无数家庭成员创造了和创造着人间的奇迹。优良家风家教与民俗礼仪的熏陶,使作者感恩亲人、热爱劳动者,体现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归根结底就是爱祖国、爱党、爱人民。以小见大,由小我升华成大我,提升了高境界,彰显着大情怀。

穆念严半岁时,父亲因公牺牲,走完了只仅22岁的人生历程,不到两岁时母亲离家适于他乡,自幼由祖父祖母含辛茹苦地抚养长大,关照他上学念书,走上工作岗位,看着他教书育人,结婚生子。他一直感恩尊亲、默念并寻觅着父亲,把对亲人的尊崇和思念化作一篇篇饱含深情的诗行,呈现于世人面前。

《心中的太阳》《祖母三题》《春天的泪水》,发自肺腑地抒写无微不至地照料自己成长三十六年的祖母。“您的人生道路坎坎坷坷,冰霜总是多于春光,/您一辈子的衣着平平常常,经常穿着补丁衣裳。/可您用一双裹脚为子孙们踩踏出的道路,/竟然是这样的平坦,竟然是这样的宽广!”“祖母啊,您是黄土高原上的一位农民,/您纯朴善良的高尚品质是充满爱的诗句行行。/祖母啊,您是一个平凡的普通劳动者,/您是我心中永远的太阳,永远的太阳!”“啊,我春天的泪水常常为谁而流?/为我心中的太阳——平凡而伟大的祖母!”这些质朴、真纯的诗句,充满着对祖母的爱戴与思念。

《心事》《赶集归来》《至情至爱》《梦中相逢》是献给千方百计精心哺育“我”成长进步的祖父的。小时候“我每天依偎在您宽阔的怀抱里,/把温暖享受得星星眼馋,月亮妒忌。”“我整天趴在您宽广的脊背上,/悠悠地、悠悠地独享着坐火车的滋味”。我回家完婚,“二十天里,您安排每天的三餐,变换着花样,/您每天总把土炕给我们烧得温热,热到天明!”祖父护送我们到县城,“车走开了,您还跟在车后,一直翘首相送,/您叫我热泪盈眶,眼前全是您可亲可敬的面影……”在充分展示了一幕幕感人至深的场景之后,作者这样写到:“啊,祖父,您多么像老屋门前的那棵老槐树,/不论我在故乡,在省城,还是在子午岭,/一直都在荫翳着我,召唤着我,鼓舞着我,/使我不颓唐落寞,使我坚定信念,力争上游!”对祖父的感恩之情分外强烈,跃然纸上。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无父何怙?无母何恃?”(《诗经·蓼莪》)由于婴幼时期接连的不幸遭遇,使穆念严对父母的思念之情比常人更甚。《一件棉衣》叙事,《冬之幽想》抒情,传达着对苦命母亲的同情和感念。而献给父亲的《无尽的思念》和《永远的父亲》,可谓是“字字血,声声泪”,情至深处不自抑,事不感人实也难。

据我所知,穆念严回到家乡后,于2023年完成了2千多字的长诗《严亲六十周年祭》和11000多字的散文《寻觅父亲》,将对先严六十年的无尽思念和悠长情感凝结于字里行间,更加荡气回肠,催人泪下。他于2024年初春,以姊妹篇长诗《奶奶,我的仰赖》和《姨奶,我的依恋》来缅怀尊亲,情意绵绵,韵味浓郁,真切感人。

作者的二祖父穆平辉先生,在红一军团1937年驻扎正宁时,为红军筹借小麦二十六石,作为中等农户,其义举功在千秋。当作者在正宁县宫河镇王录村红一军团政治部旧址和陕西省旬邑县马栏革命纪念馆,看到展板上“借据”的复印件和二祖父穆平辉的黑白影印照片时,心潮起伏,浮想联翩。随着构思写作了《卓然二祖父》,以仰慕推崇“贤良纯粹的农民和平民知识分子的典型”,深情礼赞“七十七岁的崇高人生,喆林永存,万山钦敬!”

他将《都市里的一个士人》《隐居教授》《红色文化领军》《我的导师》《拜谒》等感恩感激之作献给“纯正高雅知识分子的代表和典型”,充满着对叔父穆长青的深深敬意。穆长青教授是驰名中外学界的文史学家和教育家,他读书2万多册,潜心著述,以学问成名,著有《穆长青文集》8卷(16册)及附录若干卷,他潜心做学问,低调不张扬,连我们这些对正宁文化特别关注的人都知之甚少。穆念严的这些诗给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本土著名学者的大门,很受裨益。

诗集收录的写给妻子的《那夜》《婚礼》《心涛》《五月清音》等,朴素真挚,具有长久的艺术魅力。写给儿子的《致泽洲》《再致泽洲》《又致泽洲》等,拳拳之心溢于言表,如山之父爱蕴藏字里行间。而献给其他亲人的《二妈和三妈》《二大在电话中说》《一个崇贤尚孝的人》,写给文友的《关中凡夫》《小签五首》,写给同学的《春日挽歌》等等,或长或短,都缘事抒情,情真意切,弥足珍贵,十分难得。

三、追求大气卓越的艺术风格

中国是诗的国度,有着“诗必有韵,无韵不是诗”的传统。没有韵律、没有节奏的长短句不能叫诗,只能称之为抒情散文或微型散文,按诗行排列的长长短短的大白话,掩盖不了“散”的本质。毫不客气地说,充斥当今诗坛的一些所谓“诗”,跟诗没有任何关系,说它是诗,那纯粹是在暴殄天物。

诗是最精粹的语言艺术,要求语言精练,音调和谐,具有鲜明的节奏感和韵律,音乐美是理所当然的。押韵的样式要多多变化,正如朱自清《新诗杂话》中讲的:“不可太密,不可太板,不可太响。”穆念严的每首诗都注意押韵,大多数短诗、长诗都是一韵到底,短诗如《青㭎之歌》用《中华十四韵》之“十唐”韵:“我们是子午岭的青㭎,/立根在黄土高原的山冈。/用坚毅抒写着率真和坦荡,/挺直高原人不屈的脊梁。”铿锵有力,昂扬向上。《追念》用“十二齐”韵:“三月的春风徐徐地吹,/我的缕缕思念如絮纷飞。/飞呀,飞呀,飞往故乡,/飞呀,飞呀,飞往天际。”“哦,一团团白云直挂高天,/我的万般思念依然如絮纷飞;/我的万般思念犹如千钧沉重,/直压心底,直压心底……”音韵细腻,感情深沉。长诗如《人民领袖》《一位清廉的县委书记》《红色文化领军》《慢班教师》等,皆押“十一庚”韵,韵律悠长,感情厚重。而根据情感表达的需要,少数长诗或短诗有换韵的情形,换韵显得灵活多样、不呆板。总之,他的诗讲求节奏美、音韵美,平声韵悠长婉转,响亮昂扬,仄声韵短促激越,明快有力。

大家知道,题材影响且决定着体裁。《子午岭放歌》的题材广泛多样,有歌咏陇东(子午岭)风土人物的,有抒发追求理想豪情壮志的,有景仰和缅怀先烈、领袖、英模和至亲的,有抒写亲情、乡情、友谊,呼唤良知和道义的,还有鞭挞邪恶、腐败、腐朽和歪风邪气的。在体裁方面,既有抒情短诗《信念的力量》《赞张华》《静静的夜》《园丁之歌》《本命宣言》《向着太阳》《青㭎之歌》《槐殇》等,又有叙事长诗《功勋校长》《关中凡夫》《劳模颂》《春天的缅怀》《彭大将军》《民族脊梁》《慢班教师》等;既有短剑篇《致菩萨》《致豹子》《晾晒灵魂》《为四种人画像》《同在蓝天下》等,又有民歌信天游体《张景文》《华池道情》等,还有接龙诗《清明时节》、咏物诗《沉默的石头》《山丹丹》等。这些诗篇,不故弄玄虚玩深沉,力戒追风呓语,没有无病呻吟之状,皆言之有物,直抒胸臆,蕴蓄真情,爱憎分明。写人则塑造典型,形象逼真,各具特征;状物则直截了当,清新自然,活泼有趣;批判则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直击要害。总体是都写出了新意,写出了风格,使人过目难忘,久久回味。

这部诗集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长诗较多、容量大。《心仪的村庄》120行2100多字,《人民领袖》100行2000余字,《卓然二祖父》124行2100多字;《红色文化领军》120行2300多字,《心中的太阳》《至情至爱》都是140行,2400多字,而《一位清廉的县委书记》达144行2600余字。这些诗篇很大气,每行大都在15~20字之间,普遍铺展得很开。一首长诗,就像一座山一样雄奇、伟岸、壮阔,仿佛一列列重载的列车,信息量超大,正能量满满,感情格外充沛。30多篇长诗,篇篇言之有物,行行饱含真情,且感情波澜跌宕起伏,丰富多彩,乃实属难得。

四、在写作态度上最讲认真

写诗作文一定要认真,认真,再认真。写诗像晒盐一样,晒盐要经过七道工序,建滩、整滩、纳潮、制卤、测卤、结晶和捞盐归坨,这样加工得来的盐才是精盐,方为上品,富含营养价值,深受人们欢迎,市场前景永远看好。经过多道工序而“晒”出的诗,自然具有长久的艺术生命力。

写诗又跟酿酒一样,酿酒须得选料、蒸煮、发酵、蒸馏、贮存、勾兑和装瓶七个过程,每一个环节都对最终的酒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经过精心打造,才能得到熏染人们的“美酒佳酿”,从而净化人们的心灵,美化人们的生活。作者被感动了才能感动读者,自己陶醉了方可陶醉他人。而不经过酝酿构思,不经过筛选优化,不经过千锤百炼,由着性子粗制滥造的所谓诗,只能污染读者的眼睛,损伤人们的心灵。

毛主席说:“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穆念严同志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他把“认真”二字贯穿于生活、工作、写作的全过程。“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穆念严坚信“思想不是一次成熟一次升华的!”对于写诗,他总是从选材入手,长时间的深思熟虑,进而凝练为诗句,经过反反复复地调理润色,校对完善,方为成品。

他将书房命名为“炼心居”,本着精益求精的原则,每一篇诗文初稿完成后,都放置沉淀一段时间,下功夫打磨切磋若干次,再虚心听取知己文友的意见建议,好些诗章是年余方定稿,三五载后才发表。正如《红楼梦》里所说的那样,是“批阅十载,增删五次”,乃成。而于长诗,大多都经过了五年、十年的锤炼过程。像献给父亲的《无尽的思念》,1986年10月初稿于兰州;感恩祖母的《心中的太阳》1988年初稿于兰州,1999年增写于华池;缅怀祖父的《至情至爱》1993年初稿,1999年增写;歌颂毛主席的《人民领袖》,1993年12月初稿,2014年12月重写。这些长诗直到2015年均再次推敲润色改定,都是经过二十多年的深思、沉淀、结晶,才郑重编辑出版,公之于众,感动读者。好钻石是经过精心打磨出来的,如此执着坚持不懈的人,这般孜孜以求,锲而不舍,对每一件作品的每一句,每一处的用字和用韵,都下真功夫的诗人、作家,试看当今社会能有几人?

不但如此,而且善于吸收最新研究成果以丰富诗的内涵。如《五月清音》,在庆城“将周揽王坐庆阳的故事幽幽钩沉……”此处的“周揽王”的称谓使人耳目一新。周先祖不窋弃农官到了北豳,不窋和他的儿子鞠陶,是北豳真正的开拓领导者,为周的发展做了很大的贡献,后世尊称其为“周老王”。作者吸收了穆长青先生的研究成果,庆城的周老王开拓江山,总揽全局,功绩至伟,后人称颂纪念,故称为周揽王。至于“周赧王”,那是东周的没落之王、腐朽之王,与西周的开拓之王“周揽王”没有一点关系。而“周懒王”既是庆阳民间传说,也是人民大众对于腐朽没落的周赧王的有力批判。

当然,这本诗集的一些诗,“赋”的成分大而“比、兴”的成分小,不够空灵蕴藉,稍欠诗味,缺了含蓄隽永的言外之意和拓展的空间,且引用的典故或创新成果没有注释。然而,白璧微瑕,瑕不掩瑜,未足韬其美也。但愿穆念严志在千里,能继续“用我笔写我心”,继续以气沉丹田的真声唱法,歌唱真善美,鞭挞假丑恶,为华夏生态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编辑:吴树权责任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