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非遗里的庆阳】庆阳剪纸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庆阳剪纸

庆阳剪纸是陇东黄土高原历史悠久的群众性传统民间文化艺术形态,其产生于两晋时期,盛行于唐宋,到20世纪中后期达到了艺术的巅峰。由于庆阳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相对封闭的文化环境以及相对稳定的农业生产经济结构,使原始文化形态在这里得以延续下来,传统的陇东剪纸,凝聚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历史和文化。庆阳剪纸的总体风格是粗犷、简括、神秘。构象独特、寓意深邃、古朴原始、生意盎然。

庆阳剪纸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在长期的剪纸过程中,庆阳妇女们掌握了丰富的表现手法和剪纸技巧,无论是色彩上还是剪法上甚至在线条的变化上,都创造出了自己的特色。这些作品散发这浓郁的乡土气息,反映这黄土高原人们的生活风俗,渗透着庆阳妇女对劳动生活的热爱,对幸福未来的向往与追求。庆阳剪纸基本上分前塬和山川两大流派。山川派剪纸造型古老,剪法粗放,内容上延袭了远古原始图腾的纹饰图样,保留了中国最早的文字艺术符号和阴阳五行哲学思想。前塬派剪纸受汉文化影响比较深,造型讲究工整对称,线条细腻流畅,内涵以传统文化和生活装饰图案为主,反映现实生活的艺术品味较浓。

庆阳剪纸有着突出的艺术特征和杰出的文化艺术价值,它形象地保存了远古图腾文化符号,在作品创作中常常使用隐喻、借喻、暗喻等象征手法,具有独创的民间艺术审美特色。在历史学、考古学、民俗学、社会学与美术学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获得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高度赞誉,不仅步入了国家艺术殿堂——中国民间美术博物馆,而且走出国门,走向了世界。先后在法国、日本、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国家展出亮相。2008年6月,“庆阳剪纸”被国务院公布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项目。

编辑:袁乙琪责任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