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军
北石窟寺无人机测绘系统为千年文物披上“数字铠甲”;华池南梁机场开启“低空+立体交通”的梦想;国网庆阳供电公司26座无人机打造出“空中网格”;西峰区现代农业园区无人机“飞”进果园……我市低空经济加速布局、蓬勃发展,大有可为。
大有可为,得益于技术不断创新。作为全国八大算力枢纽节点之一,我市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依托“数字底座”加快发展低空经济,正在全力打造西部最具智慧的AI第一城。宁县低空经济小镇已形成无人机产业链闭环,聚集了新技术制造、数据生产线规模化量产。超芯电线电缆生产项目、易事特“东数西算”装备制造、中纳储能等科技项目相继建成投产,杭州链景3D打印制造工厂等新技术也在加速推进。目前,算力规模突破5万PFlops,以科技增量大、发展增速快、数据智算占比高位居全国十大集群前列。
大有可为,体现在场景持续拓展。低空经济的生命力在于应用场景拓展。我市凭借独特的地理优势、丰富的空域资源和坚实的产业基础,不断拓展低空经济应用场景,成为发展低空经济的理想之地。已成功申报国家城市空中交通管理试点,探索“低空+综合立体交通”“低空+农业”“低空+物流”等多个应用场景,谋划布局低空经济全生态产业链,包括空中交通起降场(点)、智联网、飞行服务站等,实现无人机建模、航线优化等场景的毫秒级响应,服务全国低空算力需求。积极开发空中游览、研学旅游等应用场景,多元化拓展“低空经济+”发展场景,促进产业升级。聚焦DeepSeek大模型在政务服务中的应用,推动大模型在城市治理、民生保障、应急管理、协同办公等更多领域发挥作用。
大有可为,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实现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也将大有作为,关键是事在人为。目前,庆阳职业技术学院培养了两批民航局认证的持证“飞手”,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要建立助力低空人才培育政策措施,培养具备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并推动产学研合作,确保人才供给与市场需求相匹配,让“天空之城”的梦想不断走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