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县区  > 镇原
镇原:多措并举促团结 各族齐心谱新篇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在甘宁两省区交界的陇东高原上,镇原县这片孕育着汉、回、壮、满、苗等31个民族的热土正演绎着新时代的团结故事。从茹河岸边的非遗工坊到现代农业产业园,从校园里的"石榴籽"主题活动到乡村田野的产业振兴,52万各族儿女用共同奋斗的汗水浇灌出民族团结进步的绚丽花朵,让"第九批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的金字招牌愈发闪亮。

党建引领筑牢民族团结"主心骨"。镇原县委将民族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2024年以来召开专题会议12次,构建起"党委统揽、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在县委党校的课堂上,来自各行业的642个党组织负责人参加了民族政策专题培训,这样的"充电赋能"已成为常态。城关镇南街社区的"红石榴"议事厅里,各族居民代表定期围坐议事,解决民生问题87件。

文化浸润编织精神家园"同心结"。镇原县不断深化文旅融合,修订完善全县7个景区景点和文博场馆导游词、解说词,设计镇原县“茹河风情游”“民俗文化游”“红色记忆游”促“三交”精品旅游线路3条,拍摄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主题影片《大师祁秀梅》,开展“铸牢共同体·庆祝75华诞”庆阳剪纸创作大赛、“石榴杯”文化惠民下乡等活动17场(次),引导各族群众争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坚定维护者和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忠实守护者。同时,还将传统工艺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培育“剪云裳”、“高原妈妈”、“妙丽香”等非遗文化企业6家,广泛开展民俗文化艺术节、非遗展销会等活动12场次,推动剪纸、刺绣、香包等非遗产业集群发展,焕发出新的光彩,更好浸润了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融合发展架起民族交流"融心桥"。以双向交流、立德树人、实践育人为抓手,探索民族团结进步城乡校际联创共建模式,组织开展各族青少年“手牵手、共成长”校际交流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校园艺术周、主题研学等活动64场(次),让“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根植青少年心灵深处;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举办全县行业系统“石榴杯”篮球赛、民族乡村“石榴杯”趣味运动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观影周等10项活动,大力营造“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浓厚氛围,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

民生提质盛开共建共享“幸福花”。坚持以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统筹推动全县产业增收、基础改造提升、移风易俗和基层治理等各项工作,大力推进养老照料中心、幼儿托育中心、厕所革命等民生实事建设,努力提高各民族群众幸福指数。支持民族乡村加快发展,举办民族乡村实用技能培训班2期,引导高湾少数民族聚居村各族群众种植露天瓜菜300亩、中药材280亩、白瓜子150亩、色素辣椒240亩,多元化促进产业兴旺。指导民族乡村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修订村规民约,建设“红石榴”服务驿站,开展民族团结进步“五送”示范活动、现代文明教育移风易俗活动,各族干部群众转变观念、移风易俗,高湾村被命名为“甘肃省村规民约先进村”。

如今,漫步原州大地,"红石榴"驿站提供着暖心服务,民族团结主题公园传来欢歌笑语......这片古老的土地,正用包容开放的胸襟,谱写着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时代新篇,让民族团结之花在陇东高原常开长盛。


编辑:吴树权责任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