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县各乡镇的"村播"群体正在迅速崛起,手机成为村民的"新农具",直播则成了"新农活",一部手机足不出户就能连接市场,视频直播为农民销售土特产品打开了新的门路,利用电商平台将费时费力的农产品线下销售,变成了方便快捷的线上销售,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眼下,虽是环县木钵镇关营村村民裴耀金家的火龙果销售淡季,但这位勤劳的"新农人"仍旧手持自拍杆,为直播间的粉丝们介绍火龙果的栽植技巧。裴耀金已经栽植火龙果八年,如今直播兴起,嗅到商机的裴耀金也拿起了直播杆这个新"农具",开启了线上+线下双管齐下的销售模式。环县木钵镇关营村火龙果种植户裴耀金说:"我从最初的2000多粉丝涨到现在的31000多粉丝,每天直播间下播人流量从4万多发展到8万多人,火龙果都不够卖,现在到产果淡季了,我就线上给粉丝朋友做宣传卖苗子,手把手的教,包栽包活包挂果,每年我都能收入10万元左右。"
中午两点,樊家川镇马驿沟村村民高雄玉夫妇已经开启了日常的直播带货模式。在“村播”身旁的方桌上,荞麦面、黄酒、然面、土鸡蛋等农家土特产摆放的满满当当。近年来,随着"新农人"的涌现,环县县乡村三级通过党建引领,对"村播"们进行专业的培训指导,规范并提升直播带货技能。
"村播"的兴起打破了农产品销售依赖线下市场和中间商这一传统模式的局限性,直接将农产品面向消费者,缩短了销售链条、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环县也涌现出诸多"村播"代表,比如暖心姐杨清艳、荞麦销售达人孙玲玲等许许多多的村播们,他们依托当地质地优良的土特产品以及对产品的了解,通过朴实的话语为直播间的观众推介展示,为拓宽土特产销路、增加群众收入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记者:鹿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