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经济日报兰州讯(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沈博琼)3月26日,记者从甘肃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改革进行时·县区在落实”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庆阳专场获悉,作为传统农业大市,庆阳市立足农牧业资源禀赋,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创新构建“三元双向”循环农业体系,推动农业全产业链提质增效。同时,探索农文旅深度融合路径,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循环农业实现产业与生态双赢。目前,庆阳市已建成40个标准化食用菌生产基地、699个规模化养殖场,并配套53家农业废弃物处理企业,业务涵盖秸秆综合利用、有机肥加工等领域。农作物秸秆、畜禽粪污、菌糠菌渣综合利用率分别达92%、83%和95%,既实现了产业增值,又保护了生态环境。
庆阳市产业规模化发展成果显著,环县跻身百万头肉羊产业大县行列,西峰、镇原、宁县成为生猪存栏10万头以上的产业大县。2024年,全市牛羊猪鸡出栏均实现两位数增长,苹果产量达156万吨,食用菌产量突破4万吨。
庆阳市还紧扣消费升级趋势,启动“百千万”农文旅融合工程,计划在三年内打造百个特色村、培育千个直播账号、带动万户农户增收,促进农业与文旅深度融合。2024年,全市建成20个农文旅融合特色村,新增6个3A级景区。同时,培育26家农业龙头企业、38家合作社,打造“八珠黄酒”等4个特色品牌,发展651个粉丝超千人的直播账号,带动农特产品网络销售额达2970万元,占全市网络零售总额的46%,形成“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立足新阶段,庆阳市将全面落实甘肃省建设“五地”(能源产业大基地、“东数西算”枢纽地、现代农业示范地、区域消费聚集地、红色文化传承地)的发展部署,实施“双轮驱动、三化并进、四建支撑”的发展路径,强化县域经济支撑,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着力打造全国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