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则天下安。近年来,正宁县宫河镇站在新的起点上,创新社会治理方式,以“加减乘除”四字法,书写了一幅“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生动图景。去年,全镇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达98.73%,风险隐患消除率达95%以上,交出了一份群众满意的“平安答卷”。
“加法”强基:筑牢平安建设“压舱石”
近日,记者走进正宁县宫河镇综治中心,“群众接待大厅”的电子屏实时滚动着全镇13个网格的动态数据,分析研判室里工作人员正通过“陇情e通”App追踪矛盾纠纷化解进度。
“以前群众有事习惯找领导,现在有事直接找中心!”综治中心工作人员面向墙上的“七步工作流程图”向记者介绍说。
通过整合党群服务中心资源,该镇巩固完善“中心吹哨、部门报到”的联动机制,乡镇政法委员统筹协调派出所、司法所等14个基层单位,将“多部门跑腿”变为“一站式服务”。
在宫河镇南庄村,网格员老曹的巡查包里装着三样“法宝”——民情日记本、矛盾调解手册和智能终端。“我们按‘11543’工作法,把全镇划成13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四老’调解员。”老曹边说边展示手机里的“网格巡查图”。通过“镇—村—组—户”四级联动,全年开展“田间地头讲平安”活动42场,排查化解矛盾24起。
3月16日,镇综治中心与派出所、司法所等部门工作人员来到田间地头,以“以案说法”“以案释法”的方式调解一起地界纠纷。正宁县宫河镇供图
“减法”增效:打造矛盾化解“终点站”
“要不是‘姚牛调解室’,我们两家宅基地纠纷不知道要闹多久。”大璋村村民王小军感慨道。
该镇创新构建“前端预防—中端联调—后端稳控”闭环机制。抓前端“治未病”,创新推行每月5日至15日集中开展“田间地头讲平安”和“村口院内解纠纷”活动,今年以来,共排查、上报、受理各类矛盾纠纷68起。抓中端“治已病”,对于进入中端的各类矛盾纠纷,由综治中心统筹派出所、司法、自然资源等部门,成功化解矛盾纠纷28起。抓后端“治顽病”,对反复调解和涉法涉诉后仍不能案结事了的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建立后期管控清单,反复开展情绪疏导,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
“乘法”聚能:释放为民服务“倍增器”
“同学们知道遇到校园欺凌该怎么办吗?”3月23日,在正宁三中的法治课堂上,司法所工作人员通过情景模拟讲解法律知识。这种“沉浸式普法”正是该镇创新服务的缩影。
开年以来,综治中心常态组织派出所、司法所等部门深入辖区学校开展禁毒、校园防范欺凌、道路交通、防溺水等宣传,对问题少年建立帮教台账,开展走访帮教,对生活困难特殊群体,开展关爱帮扶,帮助他们健康成长成才。扎实开展“以案说法”行动,采取“面对面、心贴心,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为群众讲精神、讲法律、讲政策、讲案例,教育引导群众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习惯,从源头最大限度降低各类风险的发生。
“除法”消患:织密风险防控“安全网”
“自从装了防冲撞设施,校门口安全多了!”宫河小学门口一位家长指着增设的减速带说。
该镇坚持“技防+物防+人防”三管齐下,全镇所有中小学校和幼儿园“一键式”报警系统全部投用,重点部位、重点场所、重点路段公共安全系统覆盖率达100%。目前,辖区公路沿线学校在校门口均设置了提示牌、减速带、斑马线、限速标志等交通标识;广场、市场、学校等公共场所均配备了防冲撞设施;各村、社区均配备了必要的灭火器和警用装备,通过物防措施有效提升了防范风险的能力。
宫河镇党委副书记姚建杰表示:“站在新的起点,我们将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持续深化‘加减乘除’工作法,力争创建省级‘枫桥式’综治中心。”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马志国 通讯员 王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