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网讯(庆阳融媒记者 刘英娟 赵紫云 杨素珍)又是一年清明至,春风落日寄哀思。为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西峰区北街实验学校联合庆阳融媒文化产业集团庆小阳旅行社有限公司,组织200名师生前往红色圣地南梁,开展“清明祭英烈 重走长征路”思政教育研学活动。通过沉浸式实践教学,引导青少年铭记革命历史,感悟南梁精神,体悟新时代使命。
晨光微曦,西峰区北街实验学校全体师生齐聚操场,以一场庄重的启动仪式拉开了“学做有内涵的人”主题教育暨“清明祭英烈 重走长征路”思政教育研学活动的序幕。随着学校党总支书记罗斌虎“出发”的铿锵号令,一场融合历史寻根、精神传承与科技探索的研学之旅就此启程。
红歌嘹亮忆征程 红色故事启初心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和我的祖国》《军民大生产》等嘹亮的红歌声响彻车厢。随行教师组织“红色故事分享会”,学生们积极分享刘志丹、谢子长创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英勇事迹,以及“南梁集市”“列宁小学”等历史细节。“红色知识竞答”更是让党史知识鲜活起来,学生们踊跃抢答,互动热烈。八年级一班学生杨雪垚说:“南梁已经是我第四次去了,每一次给我的感触都不一样,这次和同学一起去,我充满了期待,和同学们一路唱红歌、分享红色故事、知识竞答,不仅让我身心愉悦,更给我精神启迪,原来书本里的英雄事迹,离我们这么近。”
烈士碑前寄哀思 铮铮誓言承遗志
岁月无声,丰碑为证。南梁革命纪念馆内松柏青翠、庄严肃穆,在庄严肃穆的烈士纪念碑前,全体师生列队肃立,向革命先烈默哀致敬。在深情庄重的《献花曲》中,2名礼兵托起花篮缓步走向革命烈士纪念碑,将花篮摆放在纪念碑基座上。全体师生向革命烈士纪念碑三鞠躬,深切缅怀长眠于此的陕甘边革命英烈。
随后,党员教师面向党旗高举右拳,重温入党誓词,铿锵誓言回荡山间;优秀学生代表刘煜晗带领全体共青团员宣誓入团誓词,“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青春之声激荡人心。西峰区北街实验学校副校长杨亚平表示,“南梁精神是艰苦奋斗、实事求是、依靠群众的生动写照。我们希望通过仪式教育,让师生从革命先烈的牺牲奉献中汲取精神力量。”
沉浸式教学悟精神 实践体验砺担当
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师生们先后走进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旧址、南梁革命纪念馆,一张张泛黄的照片、一件件斑驳的文物,将师生带回烽火连天的革命年代: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革命先辈创建陕甘边根据地的壮举,红军战士“两点一存”的历史功勋……师生们通过珍贵文物、历史影像,深入了解了解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历程。
纪念馆讲解员动情讲述“两点一存”的历史意义,“陕甘根据地作为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和抗日战争的出发点,是党中央扎根西北的基石!”现场师生无不为革命先烈“面向群众、坚守信念、顾全大局、求实开拓”的南梁精神所震撼。八年级三班学生郭继宏在笔记中写道:“每一件展品都是无声的教科书,让我明白什么是信仰的力量。”
在情景体验教学中,学生们参与模拟“扔手榴弹”“搭建人桥”等项目,匍匐前进、协作冲锋,汗水浸透衣衫,亲身体验革命年代的艰难险阻。西峰区北街实验学校七年级学生何浩楠感慨,“短短几分钟的冲锋,我就已经累到腿软,可当年的红军战士要跋山涉水、昼夜行军,他们真的太伟大了!”
历史照映未来 科技赋能成长
研学活动的最后一站,师生们奔赴庆阳“东数西算”国家工程大数据中心。在现代化展厅内,数据洪流在巨型屏幕上跃动,西部枢纽与东部算力网络紧密联结的场景令学生们惊叹不已。“今天的研学让我看到历史的接力棒正在传递。”西峰区北街实验学校八年级三班学生何文静说道,“作为新时代少年,我们既要传承南梁精神中的坚韧与奉献,也要在‘东数西算’这样的国家战略中找准奋斗方向。”
西峰区北街实验学校副校长杨亚平表示,“思政教育不能局限于教室,要让历史‘活’起来,让精神‘动’起来,真正实现知行合一。从南梁的红色热土到大数据的前沿阵地,这场跨越时空的研学,既是对革命传统的致敬,也是对创新精神的启迪。希望学生将南梁精神转化为勤奋学习的动力,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山河静默,薪火不息。暮色中,这场跨越时空的思政课虽然圆满结束,但红色基因已注入青春血脉,相信伟大的长征精神、南梁精神必会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