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社会
我国首个“风光火储一体化”送电特高压——陇东至山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即将建成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陇东至山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以下简称“陇电入鲁”工程)甘肃(庆阳)段率先贯通;庆阳±800千伏换流站、庆阳北750千伏变电站、陇东直流及配套线路工程建成投运;正宁2×1000兆瓦调峰煤电项目并网发电;国内最大的电化学储能项目——“陇电入鲁”工程配套新能源储能项目开工建设……一个个节点加速推进,今年迎峰度夏前,“陇电入鲁”工程将正式全线投入运行,届时每年可向山东输送电量超400亿千瓦时,其中绿电达50%。

陇东至山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

“陇电入鲁”工程起于甘肃庆阳,止于山东泰安,总投资201.88亿元,输电容量800万千瓦,线路全长926千米,途经甘肃、陕西、山西、河北、山东5省。主要配套电源总装机容量1450万千瓦,其中煤电400万千瓦、新能源1050万千瓦。

日前,在位于庆阳市的华能庆阳风光综合新能源示范项目上,2000多名施工人员、300余台机械分布在各区域,协同作业,全力推进项目建设。

与其他新能源示范项目不同,华能庆阳风光综合新能源示范项目按照“风光同场、风机混排”的方式建设,先实现风光两种能源互补,再按照装机容量同步配置多种形式的储能。

“如果白天风小但阳光资源丰富,那就以光伏发电为主;反之,则以风力发电为主。如果风、光资源发电量大,无法实时消纳,就可以通过储能设施把多余的电能储存起来。”华能陇东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工程部主任冶学斌说。

这一开发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降低线路、道路等工程建设成本,还可以通过多能互补提高项目运行的可靠性、灵活性,保障新能源消纳,为后期项目的可靠高效运行奠定基础。

2024年12月25日,“陇电入鲁”工程配套新能源储能项目在环县正式开工建设。储能电站采用华能自主研发的单级分散式储能技术,对电池兼容性更强,能够实现一簇一管理;每个分散式变流器串联的电池簇规模更小、集成度更高、精细化程度更高,消除集中式并联环流、容量损失影响,运维简单灵活,在电池簇工作状态一致性、系统容量可用率、循环寿命、故障下系统可利用率等方面具有优势。项目建成后,年可消纳新能源电量约8.4亿千瓦时,一次充电可储存约240万千瓦时电量,最大可满足48万户居民一天的用电需求。

“陇电入鲁”工程是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确定实施的重大工程之一,也是我国首个“风光火储一体化”送电的特高压工程,工程以生产风、光清洁电力为主,但仍需要火电调峰电源来作兜底保障,从而更加有效减少弃风弃光,保证电网安全稳定经济运行。正宁2×1000兆瓦煤电项目就是这样一个调峰电源,削峰填谷,以确保新能源利用最大化。

“正宁电厂的深度调峰能力可达到额定负荷的23%。”正宁电厂党委书记魏忠平说,当新能源发电不足时,该电厂可以作为兜底电源,满负荷运转发电;当新能源发电量大时,正宁电厂最低能以23%的额定负荷运行,届时,清洁能源利用率最高将超过95%。

与正宁电厂相配套,基地还建设了核桃峪煤矿和新庄煤矿,推进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实现煤电统一规划、资源统一分配、煤炭和疏干水深度梯级利用,在提升基地整体竞争力的同时,助力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煤电一体化项目建成后,煤炭可通过输煤栈桥直达电厂,每年能就地转化原煤360万吨,大大降低运输成本和环境污染风险。”魏忠平说。

陇东至山东±800千伏庆阳换流站极1高端阀厅。

值得一提的是,项目所用水源并不是地表水源,而是开采煤炭产生的伴生水——高钙高盐硬度大的疏干水。疏干水通过矿井排水高效除硬技术与浓水资源化技术处理后,达到工业用水标准。该技术应用于调峰煤电项目生产中,每年可处理矿井排水1000万吨,电厂年用水量为270万立方米,可实现矿井排水梯级利用,将为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作出积极贡献。

正宁电厂还配备了百万吨级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研究及示范项目,可将二氧化碳从发电产生的烟中分离出来,加压到超临界状态后,输送至地底3000多米处,让其与含盐量极高的废水结合,变成碳酸盐,最终实现封存。

作为甘肃省“陇电外送”战略的重要载体,“陇电入鲁”工程建成后,甘肃将具备向山东外送800万千瓦电力的能力,年送电量达400亿千瓦时以上,其中新能源电量占比50%以上,将进一步提升我国能源电力大范围优化配置能力,对于落实国家能源安全新战略、满足甘肃陇东地区大型综合能源基地电力送出需要、提升山东省电力安全保障能力、促进陇东革命老区及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编辑:袁乙琪责任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