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社会
‌松柏长青缅怀忠魂 伟大精神涤荡心灵 ——庆阳市广大未成年人广泛开展“清明祭英烈”主题活动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清明时节的陇东高原,冲锋号角响彻南梁上空……作为甘肃省“清明祭英烈 重走长征路”行走的思政课堂分会场,庆阳近千名青少年用脚步丈量先辈们守护的土地,在行走中感悟历史,在缅怀中激荡青春力量,掀起全市“清明祭英烈”活动热潮……

红色思政入脑 科技赋能沉浸课堂

3月31日,南梁革命纪念馆“乐教於兹”红色研学实景VR体验馆正式开馆,该馆用融合虚拟现实技术与红色文化资源,为全市广大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提供可听可感、可触可及的生动课堂,清明节期间,场馆接待未成年人超5000人次。“子弹从耳边飞过的瞬间,我才懂得什么是前仆后继。”一位现场体验了VR场景的学生动容地说。

把思政课搬出教室、融入实践、植入心灵,是今年庆阳市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观感红色圣地、重走先烈足迹、传唱红色歌曲、聆听感人故事、体验战斗场景……庆阳一中、陇东学院附属中学、华池一中、西峰区北街实验学校、市青少年宫等组织未成年人走进南梁,沉浸式体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陇东不怕牺牲、艰苦斗争的峥嵘岁月,共同感悟来路之艰辛、讴歌精神之伟力、砥砺奋斗之豪情。

同样,在陕甘红军纪念馆、正宁革命烈士陵园、王孝锡烈士陵园、屯字革命烈士陵园等场馆,学生们随着讲解员们生动的讲解,在驻足留恋或凝眉思考间,接受精神洗礼。

红色思政力行 实践熔铸青春信仰

巍巍青山,忠骨永存;百年风华,盛世如愿。全市各级学校积极组织升旗仪式、国旗下演讲、主题班队会和踏青健身活动等活动,引导学生厚植爱党爱国的情怀,增强报效祖国的决心。

“先烈们用长征挽救了中国革命,而新时代的长征路需要你们来走。”在合水县“我们的节日·文明寄哀思”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退伍军人代表向孩子们讲述英烈故事,激励孩子们砥砺奋进力量,跑好时代接力棒。

陇东中学是一座在战火中诞生的红色学府,由毛泽东亲笔题写校名,珍藏着时代青年保家卫国的“请战书”,清明期间,学生们再次走进校史馆,在观感中更加明白,传承不是口号,而是行动。这种具象化的传承,在庆城县卅铺初中“峰峦寄哀情、再启长征心”登山活动中有了新延伸,学生们一路高歌,用勇气征服登顶山峰,以独特方式传承精神力量。北京师范大学庆阳实验学校举行“清明祭英烈 传承民族魂”主题升旗仪式,同学们通过主题演讲和情景剧,在庄严仪式中,让民族精神薪火相传。

红色思政铸魂 文化涵育价值根基

清明是中国传统节日,全市各中小学校坚持把爱国主义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积极构建“历史回望-现实关照-未来担当”思政课闭环,把革命文物、历史图片、文献资料转化为鲜活的精神源泉和“会说话的教科书”,利用庆阳市博物馆、西峰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常态化开展革命历史教育,让信仰之火在红色庆阳生生不息。

庆阳市持续深化南梁精神宣讲队品牌,打造南梁精神品牌思政课,开展“读南梁故事 树少年宏志”主题社教及“弘扬南梁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主题展览,用生动的讲解和翔实的史料,带同学们穿越到烽火连天的岁月,开启一场场激荡心灵的时空对话。

镇原县、正宁县、环县等县区的博物馆,巧搭平台、巧设载体,通过绘画折纸、制作纸鸢、投壶体验、诗词朗诵、英烈故事分享等环节,带小朋友们体验民俗之美、非遗之美,让孩子们把对先烈的敬仰之情化为笔尖流淌的色彩、化作巧思设计的纸花、化成心中暗暗种下的报国种子。


编辑:吴树权责任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