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县区  > 环县
培育特色劳务品牌 打造就业金字招牌——甘肃环县“环州羊总管”劳务品牌激发群众就业增收活力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从“散养户”到“产业工人”,从“土特产”到“金品牌”……近年来,环县大力发展肉羊产业,坚持以工业化思维谋划,全力打造从制种场纯种选育到合作社杂交扩繁、育肥场集中育肥、屠宰厂屠宰加工、企业熟食开发的“五级车间”产业链条,以“引育繁推一体化,种养加销一条龙”的发展模式和“政、企、研、社、村、户、服”七位一体的产业联合体,形成了从“一只种羊”到“一条链”的全产业链发展。在产业发展过程中,这条链上的产业工人也逐渐增加,并分布在各个岗位,科技员、产业指导员、营养师、包装工……有从事简单劳动的劳务工人,也有从事科学研究的科研人员,他们共同成为“环州羊总管”,为环县羊产业健康稳定发展保驾护航。

科技培训赋能

劳务工变身产业指导员

“一辆摩托车、一个药箱,只要群众有需要,我们就立马赶往群众家中提供技术服务。”春季是动物疫病的高发期,也是动物疫病防治的关键时期,环县车道镇刘渠村的产业指导员孙志林,每天都要进村入户为羊只注射疫苗。

产业指导员为羊只注射疫苗。

“政府免费提供业务技能培训,让我们这些产业指导员掌握科学的养殖方法,有效提升了羊只成活率和出栏率。”孙志林说,他是2005年经村上推荐成为刘渠村的动物防疫员的,撇开产业指导员的身份,他还是村里的养羊大户,去年家里的30只基础母羊,两茬羊羔成活了111只,收入6万多元。

在“环州羊总管”劳务品牌培育过程中,环县为每个村都配备了产业指导员,聘请经验丰富的养殖能手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不仅每年有稳定的3万元收入,还能带动周边群众科学养殖,让普通“羊倌”升级为懂技术、会经营的“羊产业专业人才”。目前,全县包括产业指导员在内的兽医工作者有505人在岗服务。

产业链条升级

打通就业创业新赛道

打平伙、吃大件,大快朵颐,口齿生香。环县“毛井大件羊肉”肥而不腻、瘦而不柴,味美不膻、嫩而可口,已成为风味独特、远近闻名的地域名吃,俘获着每一位来环县旅游的食客的味蕾……

毛井镇拥有广阔的天然牧场、壮观的光伏风电场,吸引了众多外地游客前来打卡,也让毛井镇成为农文旅融合发展强镇。毛井镇养殖明星户武怀政敏锐地抓住了商机,从原来单纯的羊只养殖贩卖快速转型到大件羊肉制作,色香味美的“毛井大件羊肉”一出锅,香气四溢,深受广大游客喜爱。“许多外地游客都是慕名而来的,羊肉销售得越来越好,比往年多收入2万多元。镇上好多群众都借着乡村旅游的东风卖起了羊肉,日子越过越红火。”武怀政说。

特色劳务品牌,一头连着产业,一头连着就业,是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有力支撑。环县突破单一养殖模式,助力群众家门口就业,从饲草种植、规模养殖,再到养殖户自己制作销售羊肉产品,加速“养加销旅”全链条发展,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

产业融合延链

稳岗拓岗拓宽致富路

走进环县盛飞豪供应链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自动化机械高速运转,工人们穿梭在生产线上,鲜嫩的羊羔肉经过标准化卤制、分装,香气扑鼻;生制车间内,工人们熟练地将羊羔肉进行切割、穿串、称重、包装,车间内的机器轰鸣声与车间外的物流车辆引擎声交织呼应,一箱箱包装精美的羊肉串、羊排等产品由此发往全国各地及海外市场……

环县盛飞豪供应链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封包车间工人在打包产品。

环县盛飞豪供应链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有效补齐了环县羊肉产业精深加工预制菜产品的短板,规模化的羊只饲养也为公司提供了优质的原材料,开发的各类产品畅销全国各大城市,推动了羊产业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循环链高质量发展。2024年,“环县羊羔肉”入围全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

随着订单增多,环县盛飞豪供应链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吸纳了更多当地群众就近务工。38岁的女工刘红梅是公司附近的村民,以前常年在外务工,现在,她在家门口就能上班,还能照顾老人和孩子。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和实操,现在她已经是公司的技术骨干,并带出10多个徒弟。

“目前,公司的原料切配、串串、速冻、包装生产线上有员工70多人,都是环县当地的群众,月工资4000多元。随着产能不断扩大,我们后期规划在二期生产线吸纳更多当地群众。”甘肃盛飞豪供应链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郭小平说。

打造一个品牌、带动一个产业、造福一方百姓,“环州羊总管”劳务品牌不仅是劳务品牌,更是一把打开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繁荣的“金钥匙”。据环县劳务办统计,目前,在“环州羊总管”劳务品牌的带动下,养羊户达到2.1万人,各类合作社就业2100余人,从事羊只贩运1100余人、屠宰加工1100余人、羊肉销售1500余人、羊肉烹饪4000余人。“环州羊总管”劳务品牌从业人数约3万人,全年创收6亿元,其中务工人数12000余人、劳务收入达到2.4亿元,累计培训5000余人,分布在全国各地从事羊肉制作,月收入达到4000元以上,为当地群众提供了更好的就业机会和更大的发展空间。

(作者:史珊)


编辑:吴树权责任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