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5日《陇东报》4版
庆阳市地处陇东黄土高原残塬沟壑区
全境位于“三北”工程
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核心区
是甘肃省“三北”工程建设的主战场
全省“三北”防护林工程施工现场。(资料图)
近两年来,庆阳市紧盯陇东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林草湿荒一体化保护修复、植被恢复造林、森林抚育等建设任务,实施林草重点项目22个,落实投资10.8亿元,完成造林绿化90.3万亩,沙化土地治理60.43万亩,草原生态修复110.66万亩,加快推进“三北”工程建设步伐。
在“三北”工程重点项目实施过程中
庆阳市大力推进项目管理制度改革
制定出台4个管理办法
创新实施8项建管机制
探索形成了“三北”工程重点项目
全过程、精细化、标准化建设管理的
“庆阳模式”
通过规范项目实施流程
严把规划设计、施工栽植、监理审计
资金监管、检查验收等关键环节
有效提升工程建设质量和效率
环县自然资源局高级工程师姚志勇指导群众对环县甜水镇何塬村退化的沙地进行修补。(资料图)
经过多年的努力,环县甜水镇何塬村曾经的荒漠变为一片绿洲。(资料图)
“针对以往重点项目责任压不实、监理不到位、资金支付慢、后期管护难等问题,我们积极探索重点项目县级实施、资金市级统一监管拨付的‘庆阳模式’,支撑起全力保障重点项目建设的‘四梁八柱’。”市林草局高级工程师贺鹏辉告诉记者,“三北”工程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标志性工程,既要把好项目建设质量关,又要综合考虑到系统治理的效果,还要建立长期稳定的后期管护机制,保护好来之不易的建设成果。
以问题为导向,积极探索新机制,抓细落实促提升。庆阳市创新实施项目管理、资金监管、科研保障、规划设计、工程监理、全程审计、检查验收、后期管护8项机制。项目管理由“县级建设、市级监管”转变为“市县共建、各负其责”,实行分级担责、同题共答,构建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资金监管由“直达到县”转变为“市级集中管理”,按项目进度和验收结果分期拨付资金,全面加快资金支付进度;科研保障实行林草科研跟着项目走,促进科研成果转化;项目审计由“竣工结算审计、被动整改追责”转变为“提前介入监督、全程跟踪审计”,强化闭环管理,堵塞监管漏洞;后期管护采取 “2+3”管护机制,压实封山禁牧和抚育管护责任,确保5年生长周期内管护责任不落空。
创新“三北”工程重点项目实施和监管的“庆阳模式”,为“三北”工程重点项目建设提供了一条闭环管理的新路径,缩短了规划设计时限、保障了资金有序运行、提高了综合治理效果。
据了解,2024年,庆阳市首批“三北”工程重点项目已建设完成62.4万亩,占总任务的80%,资金支付进度较以往提升40%。项目作业设计审批时限平均缩减至30天,为施工建设争取了充足时间。首批项目良种使用率达到75.3%,初验合格率均为100%,较往年均有明显提升。
在林草湿荒一体化保护修复、陇东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三北”工程重点项目实施中,规划设计由“后期审核修改”转变为“提前介入指导”,实行外核内查、上下联审,确保科学规范。监管环节则严把监理准入资质,实行统招统管、持证蹲点,严格审查施工方案、种苗规格和建设质量。验收环节分阶段交叉进行,并创新使用无人机“智图”比对系统,开展全过程监管和项目验收,有效提升工程建设质量。2024年完成造林补植抚育和草原生态修复185.33万亩,沙化土地综合治理41万亩,项目初验合格率达到95%以上。
今年,市林草局计划重点实施和推进“三北”工程项目5个,年内完成造林抚育补植、草原生态修复150万亩以上。其中,马莲河、蒲河流域、东南部生态保护修复和林草湿荒一体化保护修复等4个“三北”工程重点项目,规划总任务177.4万亩,投资16.79亿元,已纳入国家重大项目管理库,并完成批复。目前,已落实2025年度中央财政资金4.69亿元。
治理有效的马莲河。(资料图)
今年庆阳市将重点实施十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一 聚焦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美丽庆阳建设,开展全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五年评估,推进马莲河等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加快推进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八大行动”重点任务落实,研究制定美丽庆阳建设成效考核指标体系和考核细则;开展全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终期评估和“十五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
二 聚焦重点突破,深入推进蓝天保卫战,全面完成全市30台65蒸吨及以上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任务,加快推进冬季清洁取暖改造;常态化抓好扬尘污染管控;加大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完善夏季臭氧污染防范管控机制;加强机动车和噪声污染防治,声环境功能区夜间达标率达到85%及以上。
三 聚焦综合治理,全力打好碧水保卫战,加快推进环县苦水河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实施;开展入河排污口和重点涉水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全面完成全市排污口排查整治;加强污水处理设施日常监管;常态化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问题排查整治,完成56处乡镇(农村)千人以上供水工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和立界定标。
四 聚焦源头管控,持续深化净土保卫战,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3%左右;深入开展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推进产废单位规范化建设,加大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完成70个行政村环境整治任务,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达到30%。
五 聚焦见底清零,全力做好突出问题整改,加快推进第三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剩余的8个问题和7个群众举报件、两轮省级生态环保督察剩余的6个问题、西北督察局移交2个问题的整改;组织开展已整改完成问题“回头看”;部署开展全市突出环境问题排查整治工作。
六 聚焦强基固本,加强自然生态保护监管,开展“绿盾2025”重要生态空间强化监督工作;组织开展生态保护红线疑似问题现场核查;聚焦“三北”工程重点区域,探索开展生态保护修复成效评估。
七 聚焦风险防范,切实维护生态环境安全,开展重点领域环境隐患排查整治,强化“一河一策一图”环境应急成果应用;开展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和污染源监测数据弄虚作假环境违法犯罪等专项执法行动;建立完善执法、环评、监测“三位一体”的核与辐射监管体系。
八 聚焦“双碳”目标,着力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开展温室气体重点排放单位碳排放报告与核查,配合省上编制年度省级温室气体排放清单;进一步优化行政审批程序,做好环评服务保障;指导县(区)认真谋划EOD等生态环保金融支持项目,加大绿色环保产业和数字经济招商选资力度。
九 聚焦提质增效,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水平,严格规范执法行为,落实正面清单制度,给予适度容错空间;认真办理生态环境信访案件;持续推进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开展生态环境例行监测和各专项监测,确保重点排污单位自行监测完成率和信息公开率达到“双90%”以上;开展系列宣传活动和“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系列活动。
十 聚焦能力提升,着力打造生态环保铁军,树立风清气正、奋进担当的良好队伍形象。(庆阳融媒见习记者 郭浩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