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县区  > 镇原
镇原:文旅融合风帆劲 且以诗意共远方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从静态展示到活态传承,从资源盘活到全域布局,从单一业态到多元融合……近年来,甘肃省镇原县始终坚持在守正创新中赓续历史文脉,在提质增效中丰富文化供给,在融合发展中激发产业活力,使文旅事业高光频闪、出圈出彩,有效激活了乡村全面振兴“新引擎”。

解码文旅焕活的“可持续基因”

在文旅深度融合的今天,文化正从隐性资源转化为显性生产力,成为驱动文旅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

镇原以“中国书法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为依托,按照“文化赋能、爆品引流”的思路,先后研制出肖像剪纸、“秦诏版”书签等体现地域文化元素的文创精品30多种,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尤其是立足美学“破圈”,以非遗剪纸与服装艺术结合创制“剪云裳”服装,先后在深圳、鄂尔多斯等30多个城市展演,获得全国“百团汇演”优秀群众文艺团队、全省剪纸非遗创新发展贡献奖等多个奖项,网络浏览量和讨论度超过300亿次,真正实现了单品引爆。

为进一步用文化“引流”,镇原县策划开展了“书画万里行”“民俗文化艺术周”“非遗进景区”巡回展演和非遗沉浸式体验等一系列活动,集中展示镇原剪纸、香包、刺绣、面塑、泥塑、葫芦雕刻等非遗文创产品和书法、绘画等方面的创新创作成果,让场景入眼、让文化走心,塑造出可持续的文旅吸引力。

破解制约发展的“同质化桎梏”

为破解部分文旅资产运营低效、资源闲置以及同质化问题,镇原县以市场思维破题,以创新模式赋能,通过“定位重构-内容革命-模式破局-政策借力”四维联动,系统性激活“沉睡”资产,实现了文旅产业的优化升级。

过去一年,镇原县有效盘活北石窟驿景区并申创为国家4A级景区,实施翟池景区提质扩容项目,建成水上滑索等娱乐项目和古法榨油手工作坊、养殖体验园等沉浸式体验项目38个,成功申创为国家3A级景区,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纾困路径越走越宽。

2025年以来,镇原县致力于深挖民俗文化基因,对“镇原老席”等饮食、礼俗文化进行了研究、梳理和规范,将非遗文化展示、丝路文化研学、美食文化体验等元素嵌入北石窟驿景区业态布设,建成“黄土物语”“镇原书阵”等八个文化展示区,使北石窟驿成为汇集当地文化特色的独特人文景观。

同时,大力推介民俗文化,在杭州建立了“高原妈妈”国际艺术馆,先后与浙江王氏控股集团、庆阳嘉悦隆户外用品有限公司等签订了“高原妈妈”刺绣公益项目、“剪云裳”剪纸服饰制作及展销项目合约,推动民俗文化产业从分散经营向品牌集群转变,实现了从“泛文化”到“地域文化IP”的转型。

实现多维共育的“蜂巢式发展”

镇原县坚持从供需两端发力,供给升级激活消费,业态创新引领潮流,多元发力构建全域旅游矩阵,文旅产业呈现传统焕新、优化提质、全域共荣的生动局面。

为推动文旅产业从“多点开花”实现“串点成链”,镇原县不断加强北石窟驿景区与北石窟寺等周边景区的“抱团联动”,将镇原文旅产品上架北石窟寺文创商店,实现景区互推、游客互送、资源互享。

同时,打造凤山景区100亩花海,激活聚德小镇窑洞民宿和美食等多种文旅新业态,维修改造潜夫山景区,做好太阳池景区、翟池景区和白马池景区的区域联接,共创国家3A级大景区,有效提升了镇原文化影响力、旅游吸引力、产业竞争力,推动全县文旅事业从单一季节性向全季全域性拓展。

旅游的最大优势在场景,文化的最大优势在内容。为提升文旅融合内涵、延伸文旅发展链条,镇原县还策划了网络达人助力文旅宣传“百日行动”,开展了青少年文旅研学等一系列新型宣传推介活动,进一步提升“王符故里 人文镇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五一”黄金周引客引流引人气打好了坚实基础,让“诗”与“远方”在镇原这片热土上实现完美交融。

编辑:吴树权责任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